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明朝美好生活 > 第142章 千疮百孔全文阅读

第142章 千疮百孔

俗话说的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昨日看邸报时,简简单单那文言文似的简略用句,意简言骇的一塌糊涂,委实无法使人产生太多联想。

进了紫禁城,出于礼法,朱祐桓自是先去了乾清宫,结果吃了个闭门羹。

几个小公公,隔着老远望见他,都吓得腿肚子直哆嗦,急忙点头哈腰的恭声道:“回六爷,陛下正在闭关修炼,不见任何人。”

“嗯!”朱祐桓没当回事的点点头,心说不见更好,省的大家尴尬。当下转身就要离开,突然看见几位黄衣喇嘛,捧着银灿灿的盒子走来。

“站住。”

下意识的皱起眉头,朱祐桓心中厌恶,观那银盒雕刻密密麻麻的精美纹理,非常好看,一见就知乃是吐蕃宗教法器之类的贵重之物。

几位喇嘛含笑停住脚步,一手抱着银盒,一手施礼,都是肤色黝黑,身材消瘦,一股子酸酸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

朱祐桓直截了当的问道:“里面是何物?”

年纪最长的喇嘛笑道:“装的是产自高山绝域的奇石和珍贵药材,献与天子炼丹,为娘娘添寿。”说完掀开盒盖,就见里面装着几块巴掌大,鲜红如血的石头。

朱祐桓心中一紧,所谓奇石不就是含铅含汞或是其它元素的矿石嘛?用这东西炼丹,相当于服用慢性毒药。

望着那一具具能更改历史的银盒,朱祐桓沉默片刻,最终什么话都未说,径自去了。

太子监国,代行皇帝事。

一路行来,不时有怀抱奏疏的小黄门来来往往,成堆的奏疏不间断的飞往咸阳宫。

五月初六,风和日丽,明明是个大好天气,朱祐桓却觉得宫里气氛非常压抑,随手召来一位年轻官员。

“出了何事?人人怎么都哭丧着脸。”

那年轻官员不认得朱祐桓,依然恭敬的道:“唉!陕西发生了大地震,无数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河南黄河决口,中原腹地成了一片汪洋,惨啊!”

朱祐桓听的愣住了,喃喃自语道:“陕西震,河南遇洪水?奶奶的,这到底算什么邸报?”

目送官员摇头叹息的离去,朱祐桓快步进了咸阳宫,就见万安刘吉等阁臣神色悠闲,六部尚书沉默不语,皆立在大殿之外。

太子朱祐樘一样站在殿外,神色隐含着愤怒,但语气却温和依旧。

“到底有无良策赈济百姓?都说没钱没钱,这钱又该如何筹措?尔等身为朝中重臣,难道就连个章程都没有?”

六部尚书就好像木偶一样,依然闭嘴不言,果然如同传闻,泥塑六尚书。

身为首辅,万安轻轻咳嗽,低声道:“殿下,梁芳府中查抄出来的百万两脏银?”

朱祐樘立时苦笑,摇头道:“迟了,父皇说都已经有了用处,谁都不许惦记。”

“这就难办了,唉。”万安摇摇头,一副很头疼的模样。

忽然独自站在一侧的李孜省缓缓开口:“臣倒是有办法,就是不知殿下有无胆量?”

远处的朱祐桓立时眯起了眼,从回廊里悄悄走进侧殿,站在纱窗外侧耳倾听。

“直说无妨,只要能缓解如今窘境,什么都顾不得了。”

灾情紧急,已然是火烧眉毛,此刻的朱祐樘哪还在乎旁的?就算明知李孜省是在故意挖坑,为了灾民百姓,也只能捏着鼻子朝里面跳了。

李孜省微微一笑,说道:“众所周知,这京畿附近不是没钱,每年赋税却是一年年的减少,现今甚至连山西,陕西此等穷省都比不过。为何?想必在场同僚都心知肚明,那土地都被京城勋贵豪门占为己有了。只要殿下敢拿勋贵开刀,派出大臣彻查土地,收缴累年欠下的税银。而有了银子,则陕西,河南的赈灾之事即可迎刃而解。”

所有大臣和朱祐桓全都心中一跳,李孜省此举,是在明逼着太子得罪全京师的勋贵豪门。

此建言在朱祐桓看来,是好事不假,问题是时机不对,眼看太子就要一口应承,朱祐桓急忙高声道:“且慢,臣弟有话要说。”

不想李孜省皱眉道:“商议国事之地,皇室宗亲还请回避。”

“李大人误会了,朱某并非要干涉朝政。”

朱祐桓笑着走出,解释道:“身为勋贵一员,我只是想为国分忧,今日无意中撞见各位大臣商议国事,一时激动,还望诸位大人海涵。”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朱祐桓的凶名人尽皆知,人人都知道这位爷胆大包天,连皇帝最宠信的梁芳都敢杀,还有何事不敢做?

李孜省一样很顾忌对方,谁都怕万一得罪了这煞星,下一刻就拎起刀剑来砍你,虽说不太可能,总归不可不防。

如此就连李孜省都闭上了嘴,其他人更是犯不着得罪某人,至于太子朱祐樘,打从心里就没觉得不妥。

“皇弟来的正好,你一向鬼主意多多,快说,你有何良策?”

“鬼主意?”朱祐桓苦笑摇头,说道:“李大人的建言诚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惜时不与我,赈灾一刻都迟缓不得,清查土地,就要和无数豪门打官司,相互扯皮将会没完没了,没个一年半载,休想理清头绪。”

“不错。”万安听的连连点头。

“世子之言属实。”

一干大臣全都点头同意,人人脸上露出赞赏神色,闹得太子沉思起来。

朱祐桓冷眼旁观,心里冷笑,暗骂都是一群老奸巨猾的混账,这都是故意做给太子看的。一来挑拨离间,使太子对自己心生警惕。二来这些大臣谁家不是既得利益者?就算自家在京畿附近没有良田,但是亲朋故旧呢?

只可惜你们都白费心机了,朱祐桓神色间坦坦荡荡,说道:“皇兄,臣弟愿捐出白银一万两,为朝廷分忧。”

朱祐樘顿时大为不悦,皱眉道:“糊涂,此乃国事,岂能要你家的银子?再说一万两虽然不少,但对于赈灾之事,犹如杯水车薪,皇弟的好意,为兄心领了。”

大臣们全都哑然失笑,暗笑先前眼见拼命六郎言辞稳重,大有能臣的架势,谁知下一刻就漏了底,到底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这边朱祐桓却不紧不慢,轻笑道:“万首辅,还请您详细说说本次灾情。万两银子不够,那到底需要多少?”

万安奉承皇帝惯了,在太子面前,一样全无一丝当朝首辅的气势和矜持,当即说道:“陕西地震还未收到各县切实奏本,据传关中数座大山崩塌,使得道路堵塞。现有长安送来的急报,可为参考,长安城无数房屋倒塌,仅死者就多达四千多人,伤者五万多人。”

哪怕是再一次听到具体数据,在场之人还是倒吸了口冷气,如此规模的大地震,堪称历年来罕见。

朱祐桓心里合计了下,以明朝的民居结实程度,四千多人的死亡人数,应该不是八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不然伤亡数字就要多了吓人了。

事实上,朱祐桓猜测的不错,此次地震据后世测算,应该是介于七级左右。

随着万安说完,刘吉不阴不阳的动静冒了出来:“河南洪灾,使得黄河泛滥,其中怀庆,宣武等地城墙坍塌一千一百八十八丈,漂流军卫有司衙门、坛、庙、居民房屋计三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四间,淹死军民男妇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七人,漂流马骡等畜十八万五千四百六十九头。”

李孜省接过话茬,冷笑道:“加上其它受灾的州府县,损失称得上是不可计算,光需要赈灾所用的粮食,起码百万担以上,世子心意虽好,奈何远远不够。”

“那也比没有强。”朱祐桓心中震惊,勉强冒出一句。

面对着愁眉不展的皇兄,就见对方苦笑道:“赈灾之事就够焦头烂额了,这些日子九边频频烽火告急,整个北方都面临鞑靼人和瓦剌人的侵扰。哈密卫和吐鲁番之间剑拔弩张,都遣使进京告状。南边占城被安南包围,眼看就要城破,前几年各地灾荒还未完全善后,别说赋税进京了,都得反哺免税,而户部偏偏无钱可用,就连俸禄都发不出来,更别提兵部那边,难,难!”

千疮百孔,朱祐桓脑海里瞬间闪过这个词汇,他万万没想到,这局面竟是比他想想中的还要凄惨百倍。

难怪后世都骂成化皇帝乃是昏君,住在京城,整日里都是富丽堂皇,正在破土兴建的佛寺道观,一派盛世模样。谁能想到,这大明天下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稍有一步差池,其后果不堪设想。

想起那些喇嘛捧着进献的毒物,朱祐桓深深确认自己的做法正确,朱见深和万贵妃,必须得死,而且是越快越好。

幸好朱祐桓清楚这些危机,最终都会被太子一一化解,因此神色如常,说道:“皇兄,诸位大人,如何解决当前困局,是你们的职责。而朱祐桓不过一介闲散宗室,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头捐献点财物,此外就是督促城内的各家豪门富户,众人拾柴火焰高,积沙成塔,想必百万两银子不难筹措到,还请皇兄下令,臣弟要自愿充当那催钱的先锋。”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随即人人大喜,拼命六郎出的主意虽说有些儿戏,但无疑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尤其是人家主动挺身而出,揽下最得罪人的苦差事,反正与己无关,都乐得看好戏。

唯有礼部尚书周大人神色感激,暗中朝朱祐桓深施一礼,此外就是太子一脸欣慰,伸手重重拍拍兄弟的肩头。

李孜省紧锁眉头,试探的问道:“不知世子要如何筹措银两?”

朱祐桓笑了,若无其事的道:“此种要钱的事,自然非得身为行家的东厂出马,尚提督我指挥不动。因此,我想举荐一个人做东厂副提督,还望皇兄准许。”

所有大臣脸色立时都变了,东厂非同小可,都知朱祐桓是在借机安插自己人,暗叫一声糟了。

果然,朱祐桓这边话音还未落,那边朱祐樘立马开口:“只要是公公,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