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心灵有约 > 69、仁者无敌全文阅读

69、仁者无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胡涂涂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WWW.tsxsw.COM胡涂涂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

胡涂涂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两万多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究竟什么是仁爱呢?

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盲人,这个盲人只要是夜里出门,他一定要打一盏灯笼。村里人夜里出来,唯一看见有灯笼的地方,就知道是这个盲人出来了。外地来的人看到这一点,就唏嘘感慨,说你们这儿瞎子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是没有光明黑暗之分的,你看他深更半夜出来,总要操心别人能不能看见亮,为别人打一盏灯笼。就跟盲人说,你真了不起!

瞎子淡淡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我自己。

我们大家想想,其实,这就是人行走于这个世界上的道理。打一盏灯客观上是给别人照亮路,主观上也给自己规避了很多风险。在这个布满苍茫的世界上,我们都是明眼人吗?我们都能洞悉一切事项,规避一切风险吗?有时,为了让别人方便,打着灯笼为别人照亮,别人可以躲开你,你自己的风险,也就没有了。

仁爱是什么?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了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

在胡涂涂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志士仁人呢?胡涂涂有些解释很平实,他可以直截了当告诉你,怎样做到仁爱。

子张问老师,怎么能做到仁?

胡涂涂说,有五者行于天下,有五点你要做到了,仁就算做到了。哪五点呢?

老师说:恭,宽,信,敏,惠。

第一个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我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也就是说,能够对别人恭的人,他是一种松弛的,柔软的。

比如你到弓箭店去买一把弓,有人会看到橱窗里那把最漂亮的良弓,那弓永远是拉开的,非常漂亮,撑在那儿。其他的都一把一把地挂在墙上,不拉开就不漂亮。

你说:老板,我一定要买橱窗里的那把展品。

老板会说:你别要那个展品,那张弓它天天绷着,你真要买回去一拉,顶多能射40米。墙上那些弓看上去很松弛,但你用同样大的力气,可以射出90米,因为它们不绷着。

我们的生命也一样,有些人为标签活着,要别人的那种尊重,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攻击性,老是绷出一副完美的恣态。这样的人,有时候反而会容易招致一些攻击,甚至是羞辱。

因为我们过于挑剔,不用说在一个团队,就是你回家,比如你劳累了一天,晚上进家门,家人在厨房炒菜,看见你回来了,高高兴兴地端上一盘菜,让你尝尝。你可能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吃了一口,很不高兴,怎么这么咸,打死卖盐的了?家人会咯噔一下,人家忍一下,没说什么。

端出第二盘菜,你又吃了一口,今天这个菜炒老了!以后等我进门再炒。

又端上来第三盘菜,你还没拿筷子就骂:这俩菜怎么搭配在一起,炒错了吧?

如果你对每一盘菜都这么挑剔,脾气再好的人,再是你的亲人,最后,只有把围裙一甩,这顿饭你别吃了。这样绷着的人,一定会换来对自己的尊重吗?

第二点叫宽则得众,恭敬之心自然会带来宽和的态度,宽可不容易啊,禅诗里有一句话,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是被一点尘埃所蒙住,就是给你三界,你都觉得活得很郁闷,但心头要是没事,坐在自家的床上,也会觉得天宽地阔。

宽与窄,跟你现在住的60平米,还是200平米,关系不太大,跟你怎么看这个生活,关系很大很大。

在这个世界上,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个小镇,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看见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跟他打听,想寻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

先过来一个人说,我想问问你们小镇,适不适合我居住?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不好,镇上的人都很自私,狭隘,每一个人都是飞短流长的,他们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点,我在那里有无数的磕磕碰碰,全都是仇人,我已经住得不耐烦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特别美好,人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老人听了以后说,对不起,我们这个镇上住的人,跟你原来住的地方的人一样,请你往前面再去找吧!

第二个人过来说,我也在找一个最好的小镇,因为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特别好,不得已才已搬出来,我十分怀念原来那个镇上的人,温柔,善良,朴实,人际之间很温暖,互相来往,我在那儿人缘一直很好,我就想还找一个那样的地方。老人跟他说,你算找对了,我们这儿跟你原来的小镇一样,你就住这儿吧!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个老人守着的是同一个镇子,对第一个人说,我们这儿的人全是有毛病的,他对第二个人说,我们这个镇上的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全是谦谦君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优与劣的种种特点,看你用什么态度去解释它。一个心宽的人,他看世界一定与众不同。

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肯定。

宽,意味着人的修养,但仅仅有修养能够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吗?我们还得有职业生涯,所以,第三点叫信。

胡涂涂说,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你的职业生涯就宽广,老有人给你机遇。

我们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发展最好的那些学生,后劲最大的学生,往往不是当年专业上的尖子,不是一直拿奖学金,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一到单位就不融合,恃才傲物,觉得当年我是保送上研究生的,你凭什么分配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活?你不重视我,我就跳槽。

而有些专业资质平平的,为人笃诚守信,他到一个地方能做到,用他的名字守住他的信誉。给一件事就做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就不断地给他机会。

一路走来,三年两年看不出,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诚信人品,永远比专业技术重要得多。因为这个社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一部分专业知识已经过时了,专业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是,人品和信誉,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第四点,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敏捷,谁就能建功立业。我们人人都在做功,但有的人做的是无用功。谁敏锐,谁敏捷呢?你能不能从不经意处获得灵感的火花呢?

美国有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贫困的时候,买油漆,买画布,买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后来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给人家修补壁画。晚上惨到只能住在破败的车库里,身边唯一的生命只有一个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地在陪伴他。

他觉得孤独,跟小耗子成了好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好莱坞要推出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设计师,他就画呀画呀,画了四五稿都不行,晚上他一个人坐在车库里,咬着画笔,盯着画纸,好像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这时候,那只小老鼠就蹲在他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也看着这只小耗子,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的就是米老鼠。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米老鼠灵光乍现,车库里一只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师,成就了一个卡通形象。

敏是什么?敏就是抓住无所不在的机遇。敏不仅表现在这样一种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日常经常绷起来的神经上,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对环境的观察和防微杜渐。

说白了就是:有人先知先觉,有人后知后觉,有人不知不觉。

第五点,叫做惠。胡涂涂说,惠则足以使人。一个团队领导,有慈惠之心,面对你所有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得动别人。

在精神价值上,要不断地肯定下属,在物质利益上,能与他们分享,那么你就能得到忠臣死士,能够用得动人。有时候,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得到一个团队的真正敬重和尊重,这就是惠则足以使人。有慈惠之心,他就能带动起这个团队。

胡涂涂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什么叫乡原?就是指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你觉得这种人好吗?孔子说,这才是德之贼。你经常和稀泥,没有是非标准,会纵容不好事情的发生。

不要以为孔子提倡忠恕之道,提倡宽容善良,就毫无节制。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真正的仁爱,一定是能够是非恩怨都在眼前分明的。所以,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有是有非,就叫能好人,能恶人。有仁爱在心的人,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他是让人格性命可以建设扩大气象的一个根本依托。

那么,这样的东西是怎么得来的呢?

儒家的经典,有这样一个道理,它既给你一个辽阔境界,同时也给你一条达到境界的可行之路。一切都在点滴之中,《论语》它是课堂笔记,它有很多问答,它把学生的迷惑都呈现出来了。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樊迟跟着老师游于舞雩台下,大家聊着如何提升道德修养,樊迟问老师三件事,第一是崇德,一个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第二叫修慝,一个人如何改正自己的邪恶之心?第三件叫辨惑,给我一双惠眼,如何去伪存真?于迷惑之中有所分辨。

这三件事很难,老师感慨地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一个人遇到任何一件事,都好好地先去做,把它做到位,做彻底,做完美,然后再去计较名誉,报酬,这叫先事而后得。所有的事你都先尽心去做好,然后再想你的所得,这样不就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了吗?

胡涂涂又提出第二个,修慝,怎么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你自己认认真真地把那些缺点改了,在改的过程中,就看着自个儿,别老看着别人的毛病,别指指点点说他还不如我,领导一批评,总有人在那儿比,凭什么处分我呀?谁谁谁还不如我呢。

胡涂涂说你先别看他的不好,你先改正自己。这就叫见贤思齐,见不贤要内自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不就是修慝,不就改正自己了吗?

第三点,辨惑。人为什么会迷惑?这跟人一时火起,丧失理性有关系。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他没有告诉怎么辨惑,先告诉你:什么是惑?就是人一时之愤,突然火冒三丈。这个时候,人是没有理性而言的。他连自个儿都忘了,忘其身。就为一个误会,他会大打出手,连性命都不要。按民间说法,这叫昏了头,迷了窍。他就不想想自己家里,上有高堂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这不仅忘其身,而且还会连累到他的亲人,这还不是迷惑吗?人如果心里一直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就不至于出现这种冲动。(这不就说的我张钟麟吗?汗一个!)

你看胡涂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用平时做人的道理,来回答学生的提问,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告诉你怎样去修养一个君子之德。孔子不仅是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个仁爱的实践者。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点点滴滴的穿越,自己的评价都是我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那种从书斋到办公室,看起来担当天下,永远铁青着脸,穿着职业装的人。

内心真正有仁爱的人,一定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朋友。他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仁爱。

仁爱是一种态度的流露。在流光陶冶下,人人都难免感伤,如李白所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们总是这样迎来送往,活在流光之中,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

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苦难不来临的时候,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但是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人心可以坦然不畏惧。我们在常态的生活里,仁爱之心就是让我们保有这样一种跟世界的关系,既不是完全的对抗,也不是完全的妥协,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

同样的一锅沸水,投进去三样东西,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

扔进一个生鸡蛋,鸡蛋是流质的,煮啊煮啊,最后生鸡蛋,变成坚硬的熟鸡蛋了。这是一种状态,柔软的人心被世界磨砺了,最后变得迟钝,毫无知觉。

扔进一个坚硬的胡萝卜,煮啊煮啊,最后捞出来的是软塌塌的,这是第二种态度。人心原来是刚强的,是青涩的,有梦想的,最后妥协了,失去了自我。

第三种,你投入的是茶叶,茶叶在滚水中煮啊煮啊,最后水也不是水了,干茶叶也不是茶叶了,而成了一锅茶水。你跟世界之间生成一种全新的价值。

什么是仁爱?仁爱就是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以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为社会,为国家去承担使命的时候,临大节而不亏,而在生活常态中保持我们的欢愉。这样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

胡涂涂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离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爱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

一个内心被仁爱充满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忠、孝、礼、义、廉、耻。

一个内心被仁爱充满的人,才会说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誓言。

一个内心被仁爱充满的人,他才会做出: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

如果你问我跟着胡涂涂学习的心情,我可以告诉你,那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