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庆之的野望 > 三十一、移镇北中城全文阅读

三十一、移镇北中城

安丰王元延明走到桌子前,向元颢恭身一拜,道:“陛下,据微臣的细作来报,陈庆之派人快马送出一封信函去了建康。”他的话只说了一半,便刹住了,斜眼看着元颢脸上的表情。

“又是一封信?”元颢的手用力扳着桌沿,视线离开了元延明,皱着眉头,道,“莫非又去向萧老爷子讨要援兵?他到底想要干嘛?”

元延明点点头,道:“一个陈庆之外加上五六千梁兵,陛下控制起来,已经能感觉到非常困难了,如果那萧老爷子再调拨一两万梁兵,来供他调派,陛下觉得还能掌控得住眼前的局面吗?”

元颢转过头来,直直地瞪着他,脸上露出了难色。

元延明继续阐述着他的疑虑:“刚才陛下所说的,微臣恰好听见。微臣觉得,陈庆之东去徐州避祸是假,去徐兖各州培养自己的势力是真。陛下若真的放了他东去,他必然以最快的速度与建康送来的援军会师,然后借着陛下的威名,四下出击,转战各处,培植起自己的力量。到时候,若并州的尔朱老贼和长乐王南下,陛下除了洛阳一带,哪里还会有肯听陛下的军镇啊!”

元颢恍然大悟,他一拳重重地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地说:“这个陈庆之,没有朕当初在萧老爷子面前演那么一出戏,他估计依然在建康宫禁里看门呢,哪里会有今日的无限风光!

想不到,朕对他这么好,他去如此报答朕!”

元颢看着元延明,道:“安丰王觉得,朕应该如何来对待他?”

元延明道:“陛下不如也修书两封,一封给陈庆之,就说:当初大梁皇帝陛下将我托付给将军,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辅佐我,此时北方大军即将南下的传言甚嚣尘上,将军岂能弃我而不顾,东去坐享富贵呢?”

元颢听了,细细一回味:“虽然言辞过于谦卑了些,但却正好能击中陈庆之的要害。此人吃软不吃硬,恭顺地求他留下,用道德的大棒击打他,他反而会中招。嗯,好,此信就这么写。”他转身对老太监道,“快将尚书令临淮王叫来!”

元延明等他说完,又道:“这第二封,则写给建康的萧老爷子,就说:河南之地,已然全部臣服。此时正是安抚民众的时候,不宜再添加兵卒,使民心有所不安。”

元颢叹道:“此信也好。只要能让萧老爷子相信,一切顺利,他是不会轻易送兵出来的。当初要来这七千精兵,朕可没少费精力。”

这时,临淮王元彧在老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向元颢扣拜道:“陛下,您找微臣么?”

“哦,临淮王来得正好。安丰王,如何来写这两封书信,你跟临淮王好好说说。”元颢吩咐道。他起身离开桌子和席位,又走回到那群美女中间,重新开始他的逍遥人生了。

元彧听了元延明的复述,不住地点头。对于,挽留陈庆之、不让他去徐州一事,他却有着不大相同的看法,于是,他打断了元延明的话,转身又来到元颢面前,站在那群舞女们面前,向元颢道:“陛下。”

“怎么,还有事吗?”元颢抬起头看着他。

“对于不放车骑将军东去徐州就职,微臣深表同意,但将他留于洛阳,也不好。如今,长乐王将要带着尔朱贼南下的谣言,在洛阳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人心不安。陛下不如将车骑将军调到黄河北面的北中城,防备南下的并州军。这样,既将车骑将军调出了洛阳,免得君臣再生嫌隙,又能断了他去徐州的念头,同时也安抚了洛阳百姓,让人心安定下来。”元彧提议道。

“妙啊!”元颢从一大堆裙摆中间站了起来,“临淮王此计大妙!那就按临淮王的意见,再拟一道旨,命陈庆之以车骑大将军的身份,带原班人马过黄河去,代守北中城。收到圣旨,即刻起程。”

“诺。”元彧应道,和元延明一道,向元颢一拜,退了出去。元颢带着微笑,再次沉浸在了那无边**的温柔乡里。

金镛城里。陈庆之正在念着元颢那里来的回信。元慧君和马佛念都在他的身边。

“怎么样?他同意了吗?”马佛念关切地问道。

陈庆之垂下手中的信,摇了摇头。

“信中怎么说?”马佛念又问。陈庆之一把将信塞到了他的怀里,然后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显然心里面不是个滋味。马佛念看了看他的背影,拿起书信,看了起来。

元慧君劝解道:“徐州不去也无所谓,我们在这金镛城里呆着,少去洛阳招惹他,不就好了?”

陈庆之想说什么,但又咽了回去。对于这种事,他不知道如何跟慧君解释。因为对于陈庆之和马佛念来说,洛阳周边有着多支部队,大部分都是魏军,而陈庆之所带的也不过是五千人马,一旦君臣不和,

元颢不再顾及建康方面的感受,动起手来,那么这五千人根本就不够人家吃的。但这层意思,是没办法和元慧君捅破的,她毕竟是人家的妹妹啊。

马佛念看完信件,在那里思索着。

突然三个人听到门外有人喊:“圣旨到!”陈庆之连忙转过身来,朝门外走去。马佛念他们也跟了出去。

老太监带着数个禁卫兵走进了院子里,在院子中央立住,他取出一个卷轴,见陈庆之出来,便高声道:“车骑大将军接旨!”

陈庆之率着马佛念和元慧君,拜伏在地。老太监展开圣旨念道:“长乐王得国不正,畏罪北逃,如今又伙同胡贼尔朱氏,共谋篡逆,欲南下抄暴。诏命车骑大将军陈庆之,代守黄河北面北中城,阻遏乱贼野心,使民心大安。接到敕令,便速起行。钦此。”

陈庆之听了这旨意,不觉吃了一惊。他伏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大将军接旨吧。”老太监提醒他。陈庆之这才从地上起来,双手接过圣旨。

老太监道:“请大将军尽早做好准备,即日便可越过河桥,去北中城驻扎。”

陈庆之一揖道:“庆之明白。”

“既然如此,老奴先告退了。”

陈庆之默默地注视着老太监一行离去,出了院门。这下子倒好,不但去不了徐州,还被安排到了北中城。一旦尔朱荣大军南下,陈庆之将被夹在尔朱荣与元颢这两股势力的中间,进退两难哪。

马佛念心里也很是不爽,他腾地跳到陈庆之面前,道:“去他娘的圣旨!大将军,我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要理会他,我们自率军离去,向东去收复整个徐州,交割到大梁皇帝陛下手中。这样也不失封侯拜将,爵禄一身!”

陈庆之低头不应,心中还在犹豫。

元慧君跳起来道:“马将军此言也未免太耽误人了。庆之如今是哥哥的车骑大将军,如果他不按旨意行事,那就是不忠,行同篡逆。哥哥肯定会派兵追击,即使想率兵往东逃去,又如何能逃得了?即使损兵折将,逃回了建康。在建康的圣上眼里,视同亲子的陈庆之没有完成他老人家布置的任务,违背命令,擅自逃回,则是不孝。不忠加不孝,你让庆之以后如何再在建康城中抬起头来?”

马佛念听她说得振振有词,一时语塞,竟无法反驳。

陈庆之制止了他们俩的争议:“好了,不要再说了。唯今之计,也只有率军赶赴北中城一途了。”他很清楚,虽然元颢变相地将元慧君赶出了洛阳的皇宫,但她毕竟是元颢的亲妹妹,遇到大事还是多少会替哥哥考虑的,另外,从他自己角度出发,他也舍不得放下这历经数十战、死去近两千弟兄而换来的伟大成果。他还想在北中城再等等,等建康方面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一支强大有力的生力军。

于是,金镛城里的五千多人,收拾起行装,由陈庆之、元慧君和马佛念等人率领着,向东翻越过北邙山,走过长长的黄河河桥,来到黄河北面的北中城驻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