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寿春之战(217)全文阅读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寿春之战(217)

“叔父您怎么来了,快坐。”周瑜离去不久,孙静便前来拜访,孙策不敢怠慢,忙让侍女端了两盏香茗过来,孙静坐下之后,只扫了一眼香茶,待侍女离开之后,才看向孙静,见他脸色铁青,便小心翼翼到:“刚才来的时候看到公瑾神色匆匆,豫章的战事很紧张吗?”

孙策脸上露出非常尴尬的笑容,叹息一声,将海昏战败,韩当战死的消息一五一十全告诉了叔父,临了还非常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去打豫章。孙策非常的懊恼,虽然只是损失了不过五千人,可是韩当的死却让他的心如同刀绞一般,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非常出兵豫章,可现在的结构却让他非常后悔,韩当存在的价值远非那五千士兵战死可比,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付出更大的代价也不想见到韩当战死。

虽然在他心中曾经一度非常盼望韩当们去死,但绝不是现在这个时间,所以韩当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现在已经无可挽回,所以他现在的后悔完全是懊恼自己当时在选将的时候为什么不选主动请战的周瑜而是力排众议选择韩当,这件事让他悔不当初。

当然孙静对这些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他清楚当初如果孙策知道秣陵的部队在豫章的话,可能就不会选韩当了,说到底还是他大意了,看轻了豫章,但是现在再去怪罪孙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相信他也吸取了教训,以后同样的情况肯定不会再发生,所以眼下他更想知道孙策会如何解决豫章的局面。

孙策把他与周瑜商量的决定说出,但孙静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韩当已经战死,陈武与凌操有没有夺下豫章的能力?毕竟二人的战斗经验还是太嫩了些,在眼下生死存亡之际,如果要搏的话,那就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当听到孙策的安排之后,孙静立时就变得有点心急如焚起来,也顾不上其他了,立刻给出了三个他认为眼下最为合适的人选。

“还请叔父赐教。”孙策也很迫切的想知道叔父有什么好的提议,如果是良策,能够帮自己走出眼前的困局,那他自然会听,如果他的建议不合时宜,那孙策也会拒绝,毕竟眼下的局面已经非常危急了。

“伯符亲自出征,其二公瑾前往豫章,最后则可以考虑程普怪帅。”孙静听仔细考虑了一番后,心中立刻冒出了三个合适的人选,但有一点那就是让凌操和陈武指挥豫章之战的话,结果只可能更糟糕,至于想要反败为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他才给出了自己心目中能够力挽狂澜的三个人选,至于其他人当然也有可能,但是在眼下,不能赌,只能选择成功性最高的几个人选,那么仔细分析之后得出这三个人选,他相信只要他们三人其中一人到豫章,那么一定能够力挽狂澜。

他是肯定不能亲自过去的,如周瑜说的那样,他需要在九江坐镇,现在这个时候,九江不能乱,而周瑜和程普倒也是不错的人选,可是因为韩当的选择失误,让他有点难以决断,他害怕再次用人不当,他倒是不怕承担什么责任,可是周瑜和程普如果步了韩当后尘,却是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韩当的能力肯定比不了周瑜和程普,但是周瑜和程普去了豫章,难道就一定能战胜秣陵军?不敢保证,程普的用兵的能力是不错,但他和韩当其实意义,都是武将,战场厮杀勇猛,可指挥作战就和韩当相差无几,如果连韩当都不免战死的话,那么以程普的能力来看,显然也是不足的。

所以真正能够起到力挽狂澜之人,也就只有周瑜一人了,但是这个时候他可能把把周瑜派往豫章吗?孙策非常清楚,在秣陵之战时,周瑜几次看穿了刘澜的部署,如果不是他情敌大意甚至因为用人不当的话,丹阳之战的结果一定是另外一个结局,所以经此一战之后,他对周瑜是非常看重和器重的,甚至包括九江之战时,又是周瑜,如果不是他的话,他可能早就被刘澜生擒甚至是战死了,哪里还有瞒天过海的机会,骗过了刘澜躲去了长沙,所以这个时候谁离开都行,但周瑜离开可就让他有些顾虑,如果周瑜发生任何的意外,可能就彻底失去了与刘澜抗衡的机会。

“那就让程普去,德谋的能力我还是知晓一些的,他过去不敢说必胜,但也一定不会大败,眼下的情况,让凌操和陈武留在豫章,面对秣陵的部队难以应对,这个问题必须得解决,这件事可不能不当回事。”

孙策本来就没想回避,或者说他是被周瑜说服了,他当然清楚凌操和陈武并没有经过大战的洗礼,但是周瑜信誓旦旦的表现让他认为或许二人真能在豫章干成一件大事,但是现在叔父的提议又让他犹豫起来,他到底是该相信他二人呢,还是要派程普前往呢?

如果按照周瑜的分析,韩当之死只不过是中了敌军的奸计罢了,并不是九江军真的就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了,所以凌操和陈武二人之后一定会交出满意的结果,而叔父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他认为与豫章的秣陵军交战必须得是大将前往才能力挽狂澜。

他相信周瑜,因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周瑜每次对刘澜的分析都是正确的,但是他又害怕这一次周瑜分析错误,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万一这一回他就错误了呢?

可是有一点不要忘记,孙策同样也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对于战场太太熟悉了,所以就从战报来分析的话,周瑜的判断是没错的,如果秣陵军当真是以绝对的优势取胜,那么现在在海昏的九江军就不可能还有四万多人,四千多人还差不多,所以这一仗虽然韩当战死,但是从结果来看,韩当这一战之所以会失败是有一定偶然因素的。

或许他是因为大意,甚至可能是因为运气,但结果是正常实力的展现,正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偶然性才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仔细想想吧,偶然性最大的劫营加夜战,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如果再加上对面乃是骑兵的话,在伏击之后将步兵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利用骑兵恐怖的冲击力,造成任何结果都是有可能的。

这些都是韩当之败的原因,步兵没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在这种情况之下,韩当肯定不敢继续抵挡,只能撤退,这样一来的话,骑兵一旦祝你,那撤退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场溃逃,就结果来说,最后只是战死五千人的结果应该是陈武和凌操已经将伤亡控制在最低了,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全线奔溃,全线阵亡,而不只是五千人再加主将韩当这么简单了。

孙策在心中长叹一声,对孙静说道:“叔父的意思我已完全明白,但是现在侄儿还要再认真考虑一番,叔父放心,孩儿一旦做出决定,必定会如实告之叔父。“孙策是肯定要与刘澜在豫章进行一番对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哪怕明知道最后会败,他也不会退缩,但是如果能取胜的话,那谁也不会为了败而不顾一切,相反还会千方百计的去琢磨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看起来凌操和陈武是没什么作战的经验,可是在这些年轻的将领中,他们二人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心底还是愿意如同骤雨那样给予这些新人机会的,不然每次都是由程普等人领军,他们这些年轻将领,永远也出不了头。

孙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点头,道:“叔父明白你的顾虑,但是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千万不能拖的时间太久了,一定要越快做出决定越好。”

“侄儿明白。”孙策说着,但是他并没有说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周瑜已经去通知凌操二人主动出击了,从这一点来说,他还是更相信周瑜,更愿意给凌操他们机会,而不是父亲的那些老部下,虽然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但是雏鸟想振翅高飞终归要离开巢穴,这个道理完全适用于他,他其实早就受管理他们,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就算是见面,也都是一副长辈见子侄的表现,可以想象那是一副什么情景,所以孙策才会对他们怨气冲天,但又要顾全大局,才一直忍受着他们,所以他一直希望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效力自己的武将,而不是那些长辈。

对凌操与陈武,他最终选择了信任,不管是之前的判断刘澜的部队不可能主力抵达豫章还是此刻秣陵军在豫章的部队稀少,这都是周瑜和他的判断,并且对这一判断深信不疑,既然刘澜没到,既然秣陵军只是小股,那还有什么可惧怕的道理?

只要二人能够正常发挥,只要他们能够按照周瑜的部署,那就一定能在刘澜的主力部队抵达前拿下豫章。

孙静没有在坚持什么,虽然叔父有他书生意气的一面,但是他终归不是谋士,对于军师他能参与的情况非常有限,能够让他得到真正发挥的地方还是内政,所以他在给出自己有限的建议之后也就没有继续与孙策纠缠,更不会逼着他去接受自己的建议,对侄子的了解也不可能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孙静离开不知多久,一直在研究豫章之战失败原因的孙策就见到周瑜去而复回,他一句传令给凌操二人,随后两人又仔细对豫章的战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寻找着应对之策,所谓的应对,是在豫章如果胜利之后该何去何从,当然如果继续失利,那这场战事可就变得无比尴尬起来。

但是周瑜却比孙策更信心十足,口若悬河说着他推演的结果,一时之间甚至都忘记了他和孙策之间主仆的关系,好似又回到了当初结义时一样,兄弟一般,侃侃而谈,孙策自然乐见这样的局面,他非常仔细聆听着周瑜的分析与判断,这一刻在经历了连续失败之后,周瑜已经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以前没有全部听从周瑜,致使最后大败,所以这一次,如同赌徒似的,无条件的信任周瑜,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愿意却有必须要承认,他已经无法在承担失利的责任了,这一次如果再次因为他指挥的导致失利,那么他已经承担不起了,所以他不再坚持,无条件支持周瑜,如果再败,那也不是他的责任,因为这一切与他无关,当然这一切孙策肯定是不会对任何人说的,只会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孙策送走了周瑜,其实有无数个时刻他想对周瑜说要不要他亲自走一遭,可是最后还是忍住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经决定交给周瑜,既然周瑜也和他一样看好凌操和陈武,那还有什么可说了,无条件支持他就好了。

至于最后的结构,孙策已经不去多想了,再坏还能坏到哪,在坏还能比现在更坏吗?在孙策的眼中,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再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不过他更希望的还是能够有外力可借,原本寄予厚望的曹操已经指望不上,现在就剩下他独自面对刘澜,这让他的处境非常危险,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得到曹操的帮助或者袁绍的帮助,那一切其实会对他非常有裨益,只要刘澜的主力需要防备他们二人,那孙策就可以在九江以及豫章大展身手,甚至还可以趁丹阳空虚趁机夺取,徐州之战时,他就后悔不迭,因为局势变化太快,所以他不敢贸然出兵,这一犹豫,最终导致失去机会,这成为了孙策永远的痛,失去了唯一的机会让他后悔不及,现在再想防备孙策,也没有可能。

至于夺下豫章,真的就能挡下刘澜?他很怀疑,可偏偏又必须得硬着头皮上,没有办法,谁叫他帐下还有五万多双眼睛盯着他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