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破壁记 > 第152章 落花亦有情全文阅读

第152章 落花亦有情

何归心来报:“林茂生、康茂才击败海牙,打通水路,海牙逃奔蔡诚军中。林茂生将军已领兵去攻打镇江,康茂才就在元帅府外候着。”

连生宣康茂才进见,康茂才道:“经此一战,义圣军已贯穿颂国版图,中州江山三有其一。眼下群雄并起,康某不才,愿献一策,可为元帅定鼎江山。”

“哦?不妨说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曹操得以大统,天下尽归曹氏。原因就在于:屯田。”

“你是要我效仿曹操的屯田之法?”

“不错。金陵自古为王者之都,元帅既得虎踞龙盘之地,何不谋图长远,直取苏杭鱼米之乡,以济王者鸿鹄之志?”

“屯田之法具体如何?”

“丈量田地时,征肥沃之地与流民,命其耕作,一半缴为军粮,是为民屯。各城守军闲时拓荒为田,自给自足,是为军屯。此外,凡商队低价售与我们军粮,便可换取相当数额的盐引,是为商屯。三屯之下,粮草充足,天下孰能与元帅相争?”

连生听得连连点头,忙道:“我即命你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和屯田。你看如何?”

康茂才磕头领命道:“在下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元帅重托!”

何归心这时匆匆进来,俯在连生耳边道:“上官宾虹连日作战,引发旧疾,怕是不行了。”

连生听了一惊道:“怎么会这样?快走,我们去看看。”

上官宾虹房里,白玉荷、鲍有幸、连大洪、郭卉妍等人都在,白玉荷哭得像个泪人,已说不出话来。连生走近床前,亲自为上官宾虹把脉,越摸脉搏,眉头越是拧成一条绳。连生实在无法想象,平日里勇猛的汉子,原来心脉已近于无。这脉象是先天的心脏病症,怪不得上官宾虹肤色黄黑,嘴唇却是苍白的。

连生摇摇头,对上官宾虹道:“你病重已有多年,怎么从来不告诉我们?现在下药,除了增加药苦,已无大用了。”

上官宾虹苦笑道:“我出身微寒,能活到今天已感恩于罗教主及房内众位弟兄了。我这个病,是自打娘胎里带来的,我父亲也是三十多岁就没了,是以我迟迟不敢结婚。连生,趁鲍有幸和大洪他们都在,当日世尊羽化前叫我、玉荷和罗教主进密室嘱咐,要我们全力保护您的安全,并要我们在取得金陵之后,即取消圣女教名职,今后只有义圣军,不复有圣女教。凡称圣女教众,皆为邪党,请元帅大人予以严办。”

连生拉着上官宾虹的手道:“放心,既是师尊嘱托,必是为我好的,请众位向教众传达此意,今后大家同心同德,高举义圣军旗号。”

连大洪、郭卉妍、鲍有幸及白玉荷都点头应允。

上官宾虹叫鲍有幸坐在床边,轻声道:“有幸,圣女教中我们交往最多,今后……玉荷要你多照看了。”

鲍有幸急道:“别说傻话,这事须你自己担当,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上官宾虹苦笑道:“我知道你的心思,可你这么说,是要我闭不上眼啊……你悄悄给我一句话,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鲍有幸看着上官宾虹惨白的脸,悲从中来,自己对白玉荷也甚倾心,便用力地点点头。

上官宾虹又找连大洪、郭卉妍两人近前,希望他们早些得子,两人正悲痛中,不禁笑了一声,也郑重地答应了。随后他叫白玉荷到身边,白玉荷便趴在他身上大哭,众人瞧得不忍,各自退出房门,给两人一些独处的时间。约莫半个时辰后,白玉荷打开房门,寂寂说道:“宾虹已经走了。”

众人暗自抽泣。连生想起昨日攻城,上官宾虹是忍受了怎样的病痛折磨,却置生死于度外,一路攻城拔寨的?能攻克金陵,上官宾虹毫无疑问是首功!

上官宾虹病逝,连生加封鲍有幸为亲军都指挥使,又为鲍有幸、白玉荷指婚。白玉荷虽满腔悲痛,可念及连生大业未成,自己重任在肩,鲍有幸又是多年亲近之人,也点头同意了。

连生同时还任命钱三江为金陵府文书,协助王可义打理金陵元帅府建制,官员文书往来等等。经王可义推荐,其弟王可诚、王可敏分任句容、粟阳主事,定阳县章泽权任和州主事。普利斋周至广之子周贵桥调芜湖任主簿。卢毅成之子卢胜乾任太平主事。

周可馨得到消息,自和州赶赴金陵主持鲍有幸和白玉荷婚礼。

厚葬上官宾虹及靖兵守将福寿后,连生即率十万大军奔赴盱眙,会师林茂生镇江大军,军威大盛,恰逢王保保所拥立的靖顺帝太子达腊联合丞相思监,想篡夺欢睦皇位,以王保保军队为外应,急招王保保回京。欢睦则与御史大夫加尔汗联手,以贴木尔之子孛罗大军为外应,率先控制京都卫戍。太子达腊出逃太原,王保保与孛罗大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长达两年、断断续续的内战。蔡诚得知王保保撤离,连生、林茂生大军一到,便仓皇退回苏州,盱眙之围豁然得解。可怜郑宇成部队因盱眙断粮,几乎全军覆灭。

郑明龙、郑宇青和连生兵力会合,有二十万之巨,救出郑宇成之后,大军北上,顺势夺了安丰,郑明龙便暂时将安丰作为新的义圣王府。

郑宇成心有不甘,多次向郑明龙奏报:“王保保和孛罗在京都与上都之间内战,打得难解难分。金永寿趁靖兵主将失和之机,已回复元气,夺取湖广、江西大部分城池,迁都汉阳。连生攻下集庆之后,已贯通大颂版图,如今义圣军最大的敌人便是蔡诚和金永寿,何不趁此机会,领兵攻占苏杭、江西?”

连生听郑宇成虽为报盱眙被围之仇,但说的不无道理。可在郑明龙看来,天下义圣军本是一家,靖国不灭,他想都没想过与蔡诚、金永寿为敌,便喝道:“我派三路大军北伐,申坤、卢登锋在凤翔遭遇靖兵主力,不知避让,全军溃败,已退入四川一带盘整。你这支东路军,原本形势大好,可以拿下整个山东,后来却连出昏招,想着攻打集庆,坏我全盘计划。为今之计,当然是继续北上,一举攻入京都为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