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98章 历史车轮(二)全文阅读

第198章 历史车轮(二)

第198章 历史车轮(二)

经过一冬天的休整和训练,新编成的宁远军焕发出新的面貌,这一冬天时间,除了对金沙江沿岸和通天河沿岸的防御以外,李孝把精力全用在军队内部建设上。

可以说李孝的宁远军原来只是形式上是现代军队,但在一些细微之处还是带有旧军队的样子。但这一个冬天,宁远军彻底改变了内外,确定了现代化军队的模式,不再是只是名称上叫师团营连。

和武则天彻底翻脸,逼迫诱降了李孝逸他们之后,宁远等于对外宣布独立。宁远的中心从宁远松州迁移到甘州。既然已然不可避免,李孝也不再有那么多顾忌,而是放开手脚。

从地方到军队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取消了州一级的地方行政编制,正式确定了市这个名称,新的地区划分没变,出现了市县镇,三级政府。

既然和大唐脱离关系,当然了,市长、县长就重新任命,而李孝的管理委员会也重新恢复。对于李孝变过来变过去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弄不明白,但林炎、杨凡明白。

看着是改过来,改过去,但这一个来回,政府机构彻底脱离军队,而在管理委员会之外,出现三个不归管理委员会管的部门,那就是法院和监察院以及军队。

地方政府只掌握一种权利,那就是警察局,但他们只有常规的弩,比军用的弱一些,也很轻便,再就是警刀,这样的警察每一个市县镇是有严格数量限制的,根本形成不了力量,军队的任命调动完全由李孝说了算。

在李孝之下,成立了宁远军参谋部,负责对军队的指挥调动,参谋长对李孝负责。由此一来,宁远新区军政两大系统出现了对持,什么是法院,很多人都明白,那就是大理寺,但他却没有抓捕人的权力。

监察院就是御史台,但他没有关押判决罪犯的权力,就算发现问题,也要通过警察局抓捕,交给法院判决。

这样一来公检法自成一套系统,行政一套系统,军队一套系统,宁远新区达到了初步的三权分立。当李孝把这些政令一条一条下发的时候,包括林炎在内,所有人目瞪口呆。

对于杨凡和黄栎他们来说更加明白,管理委员会真的是管理委员会,再也没有什么权利,只能发布行政命令,没有司法权,没有军权,根本造不了反。

这是一个严密的结构,有别于几千年形成的制度。李孝无师自通,竟然能设计出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所有人一个评定“许王不是人,他不是神仙,也是妖孽。”

新增加了十万人口,而且还是汉人,放回去的二十万人,一冬天时间就没停止过返回来,他们离开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是一家人,男女老少。能当府兵的当然都是普通百姓,有钱有势的都是将领和官员,也有不少低级的军队官员,也带着全家来到宁远。

大量的人口涌入,让好多李孝想干一直干不了的事情开始,最基本的是有了人,道路修建的就快,有了良好的道路又有四轮马车,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

同时从荆州、鄂州和江南的茶叶不断涌入宁远,武则天也下令禁制大唐境内和宁远贸易,可是又怎么能挡住。

本来人迹罕至的几条商路,因为大唐方面的禁止,弄得反而兴旺起来。通过南越方面到黔州、潭州这条商路无比热闹。大量的物质不断进入宁远,让武则天的禁运形同虚设,反而弄得走私更加猖獗。李孝这边是公开的,那就是大唐流失了大量的税收。

只是把眼睛盯在农业的大唐,根本不重视商税,也不能保护商人的利益,你有再多的钱也没用,永远高不过读书人和士大夫,以致很多内地的商人举家迁往宁远。

因为在许王的地区,没有高低贵贱,贩夫走卒一样能当官,只要你合格是不管出身的。大量的商业税收让晓慧的税务局根本看不上那点农业税。本来宁远土地就少,如此一来种地的和不交税一样,如果受了灾还得到官府的赈济和帮助。

为此很多人大肆开垦土地,种地比什么都合适。寒冷的冬天也没挡住宁远新区的发展。既然这样,杨凡提出李孝可以立国,重新确定军队名称和地方名称,但被李孝否决。

原因李孝并没解释,那是他无法解释,难道说自己知道千年以后要防止这些地区从中国脱离出去吗?他一再坚持自己是大唐皇子,永远不会背叛大唐,让林炎他们认为李孝有一统天下的心思,再也不劝李孝改名,所以宁远的全称是“大唐宁远新区。”而且执行的法律还是大唐律。

其实这也是李孝矛盾的地方,如果不在宁远形成独立的模式,自己就不能发展,不想和中国脱离,那就只有夺取全部大唐。

他安抚手下这些人,制定了向东巩固,向西扩张,逐步吞并吐蕃和西域,向南渗透,向北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切都让手下人兴奋,许王所图很大,如果再入主中原,那大唐疆域是多大?恒古未有的壮观。

虽然战争结束,但一冬天宁远新区更加繁忙,其实李孝明白,他的管理委员会彻底变成内阁,他有大把的时间用在了军队上。

宁远军的军旗出现,就一个大字“唐”,然后是军队的番号,火红的战旗中间一块黑色的圆心, 上面一个黄色的唐字,军队的级别也正式完成,从上将开始一直到少尉完成了授衔。

宁远军成为一支多兵种复合型综合战斗部队,两大军种是步兵和骑兵,而军队正式成为以师为作战单位,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统一称呼宁远军。

原来两个军四个师,如今是六个师的兵力,每个师一万两千人,宁远军里已达到七万多人,这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

丁解元离开了军队,成为甘州军校的副校长,有蒋委员长的黄埔经验,甘州军校校长是不会由其他人担任的,当然是李孝担任。李孝逸、王重山、乐月凯、恩必可力和左丘畅他们成为第一批教官,也从此离开了军队,并没有成为地方官员。

归降的将领,这个结果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李孝对洛阳发生的事也关心,也不关心,他似乎在等待什么,可没人知道李孝等什么。其实他坚决不改名称,就是他知道武则天在加快登基的脚步,已开始修建明堂,那里又叫万象神宫。

发出各路亲王进洛阳参加大殿落成庆典,相信谁也不会去的。明智的武则天根本就没把圣旨传达到宁远。

徐文他们的情报系统进一步得到加强,杜忠负责西南,徐文负责东北,每天都有关于罗些和洛阳的情报。

特别是冬梅离开上官婉儿之后,独立留在了洛阳宫中。徐文用什么办法达到的,李孝并不清楚,但冬梅成为郭欣的亲信。无论武则天多喜欢青鸾,但对郭欣还是最信任的,因此冬梅能得到很多机密情报。

再说此时大唐方面并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想得到消息很容易,反而是传递消息并不容易,用快马传递速度很慢。

李孝的办公室里,他看着手里的报告,一脸的沉思,本来长安传来消息,武则天任命薛怀义为大总管领兵二十万准备讨伐宁远,但随后又接到消息,豫州越王李贞和儿子琅琊王李冲举兵造反,临时变更薛怀义为中路军总管,丘神绩为左路军总管,麴崇裕为右路军大总管,各自统兵十万进剿李贞父子,张光辅为节度使,协调各军,岑长倩指挥十万人马进入益州。

对于岑长倩的兵马,李孝明白那不过是看着自己而已,相信岑长倩没那么傻,以十万大军进攻宁远,可以说他真是找死,所以并不关心他,一直致力于内部完善。

李孝不记得历史上有什么越王李贞造反,想来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让历史改变,这一来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根据黄栎说许王应该响应李贞共同举兵,否则唇亡齿寒,武则天一旦灭掉李贞必然反手灭掉李孝。

因为不记得历史上是不是有李贞造反这件事,让李孝否决这个提议,他想观察一下情况。

李孝想兵进中原夺取大唐统治权,就必须师出有名,如今是李旦当皇上,自己造反必然会得到很多人反对。但武则天一旦登基变国号大周,那自己就名正言顺的造反,同时李旦必然被废,那自己……

不能不承认,李孝已不是十多年前,从一个普通穿越青年变成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没用皇子,到如今控制二十几县的一方诸侯,他的思想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就像对待媳妇上一样,接受手下提议,裴寻芳正式成为大王妃,其他的几个妃子也分为东妃陈玉,西妃上官婉儿,北妃月玲,确定了四个媳妇,最终他还是接受了杨凡的提议,为了拉拢林炎,把杨洁儿纳为南妃,这样一来他就有了五个媳妇。

用李孝自己的话说,他现在有些吃不消了,因为想满足五个老婆那可不是一般的体力。好在裴寻芳又怀孕了,经过这些年努力,林炎用他的医术让月玲也怀孕,这是很让人兴奋的事。

这一来上官婉儿和杨洁儿哪能放过李孝,母以子贵,他每天苦着脸都不敢回王府了,只好把精力用在其他方面。

李孝这边的情况有些神秘,从进入春天开始,一直到薛怀义他们平定越王之乱,什么反应也没有,让武则天根本猜不透李孝怎么打算的。既然李孝偏安一隅,并不响应李贞的造反,那他真是太肤浅了。

昨天接到报告,各路大军凯旋而归,武则天又一次看到李氏宗亲的不团结,信心满满的登上贞观殿。

李旦已不用临朝,他什么权利也没有,今天是大朝会,人员很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