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次元小说 > 大国思维 > 中国独特的世界观(4)全文阅读

中国独特的世界观(4)

一位学者曾经讲过:中国的巨变并非始于自觉,而是在19世纪末叶西方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开始的。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在西方“兵临城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劣势下被逼而起的自强运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受的最大屈辱,过去100年,即是中国的“屈辱的世纪”。清王朝败给西方列强,是一屈辱;一战一败,国将不国,则是大屈辱;败给西方,还要学习西方,更是屈辱之至。因此,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运动,可以说是一场雪耻图强的运动。

不过,中国与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在于,我们有着五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文明,这也使得我们无法用一种正常的、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于是,一旦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曙光显露端倪,历史悲情就有可能以非理性的面目展现出它的力量。

提到西方列强,所有经历过,或者饱受教科书的灌输的人,肯定都会有着深深的憎恶,好像今天中国的落后,全都缘于西方的罪恶。

其实,客观来说,西方列强的入侵虽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我们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更让中国人无法忍受的是,我们还丧失了国家主权和尊严。但同时,这也促使中国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原谅西方列强的种种侵略行为,但至少也不要一竿子打死。我们可以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但不要总是将自己摆在一个受侵略的位置,更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悲剧色彩。

今天,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我们如果将悲情记忆作为前提,那么,我们将陷入对西方观念、制度和文化等认知矛盾中,一方面中国通过自身改革,学习和移植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另一方面中国也把西方的某些东西当作是西方强权强加于中国的东西,学习和接受它可能意味着“丧权辱国”,从而大大忽视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些方面需要学习西方这一事实。

曾经的历史悲情,不应该在日渐强大的中国依然存在,如何摆脱它,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正视历史的悲情,这是中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历史悲情之——日本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7年1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惨无人寰的血腥大屠杀,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害。从此,这个让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和苦难的日子——1·1,永远在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历史阴影从那一刻开始笼罩。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日作为邻邦,关系一直很低迷。从001年到006年,时任日本首相是小泉纯一郎,除其他结构性因素不讲,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一意孤行,其所作所为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使两国关系遭遇寒冬,降至冰点。虽然中日在经贸关系上很热,但政治关系很冷,出现了所谓的“政冷经热”。

在日本实行军国主义期间,靖国神社曾是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时至今日仍然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牌位。0世纪,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浩劫,也使本国人民深受其害。战后,这些战犯都得到了正义审判。当时,日本接受判决结果,并承诺今后走和平发展道路。所以,靖国神社就成为检验日本政府对过去那段侵略史究竟持何态度的试金石。

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无疑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因此,在197年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关系时,日本方面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深感痛心,并表示深刻反省。到了1998年***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达成中日联合宣言和双方领导人的正式会谈,日本方面再次郑重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向中国人民表示反省和道歉。在这个基础上,中日双方达成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重要共识。不过,小泉任首相后却一意孤行,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感情于不顾,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彻底撕毁了日本政府的的承诺。

两国之间的冰冷关系直到006年秋小泉下台后,才出现了和解的迹象。同年10月,新任安倍晋三首相开始“破冰之旅”,之后,又有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和福田康夫首相的“迎春之旅”。008年,***主席对日本进行了“暖春之旅”,定下了战略互惠关系的基调。此次会见,中日双方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成为两国建交以来指导双边关系的第四个重要文件。

有了这次“暖春之旅”,可以说,中日关系的坚冰已经有所溶化,虽然同上世纪80年代那种友好状态不能同日而语,但已恢复到谨慎地维持友好的状态。历史悲情的因素正在淡出中日关系。

大国思维

历史阴影,是未来中国开创新局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消除历史阴影,才能消除猜疑和疑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友好共存。

借用***主席的一句话:“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相信未来的中国定然能告别晦气重重的历史悲情,开创一个盛世新景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