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次元小说 > 大国思维 > 三鹿奶粉事件对国民的“精神撕裂”(1)全文阅读

三鹿奶粉事件对国民的“精神撕裂”(1)

008年9月,中国上演了一场悲剧,将国民的精神都撕裂了,它的罪魁祸首是奶粉:因为食用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许多婴儿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肾结石病人。这对中国新生一代的危害无疑是极度严重的,不说是“绝后”,那也可以说是“空前”。

三鹿奶粉事件上演

6月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诊治了患“肾结石”的首例婴幼儿,这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了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立即对此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之后,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这家医院里就诊的就有14名婴儿。

9月11日,除了甘肃省之外,其他的地方也都发现了类似的案例。当天晚上,卫生部经过调查指出,患儿大多都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再深入调查,又怀疑是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其实,在事件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内部已经检测出了相关问题。可是,检测之后并没有采取紧急的补救措施,而是继续销售。

9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事件严肃处理,并做出部署,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专门针对此事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事件曝光之后,政府反应相当迅速。008年8月4日发布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严令必须及时召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

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对“肾结石事件”极度重视,立即采取了措施,及时妥善地进行了处理。国家还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都做好充分救治患儿的准备,对各地的医务人员也进行了相关培训,并且制定了免费诊疗政策,还组织了专家主持诊断和治疗,所需要的费用都由接诊医疗机构及同级财政先行垫付,保证患儿得到及时诊治。

008年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要求在全国检查三聚氰胺,国务院迅速组织安监部门对全国范围的奶粉生产企业进行认真地检测,及时、逐一地将不合格的产品都公之于众。对检查出有问题的奶粉,没有出厂的立即就地封存,不得出厂;对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立即下架、封存;对已经售出的全部都召回。使所有存在问题的奶粉不再流入到市场上,对出现问题的,政府都查明其原因,查清责任,依法严肃处理。若消费者购买到有问题的奶粉,可以向经营者和生产者要求换货或退货。

此外,中国政府总理向全国人民群众说“对不起”。并为了不让此类事件重复发生,国家终止了施行八年之久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政府不仅关注事件处理措施,为了避免不让此悲剧再次重演,还建设了新的制度。从9月17日起,国家质检部门向每一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都派驻了监管员,将企业的原料进口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把好关,对产品实行批批都检验的检测制度,没有经过检验或者说是检验不合格的,一律都不可以出厂,确保检查之后,每一批出厂的产品都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

在中国完成了奥运的梦想之后,三鹿可以说是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亚于四川地震的“意外事故”。从事件发生到危害到全国各个地方,再到三鹿集团董事长所做的回应,这一切看起来都极像一种讽刺:既然事先已经知道食品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不及时采取措施?既然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什么没有相关人员站出来说话?多少无辜的孩子因此受到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多少家庭因此失去了幸福?这些,又岂是道歉的话可以填补的?

三鹿——“失了诚信”只会让人唾弃

在商界里,企业家嘴里总是挂着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企业的基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可是,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做到了吗?在利润面前,诚信和质量显得那么渺小,甚至使他们看不到它的存在。一个不讲诚信、忽视质量的企业,又怎么可能得到人们长期的信赖,它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掉,会被社会所抛弃,会被人们所唾弃。

三鹿的劣迹,并不是偶然的,早在005年7月,三鹿就有了早产奶丑闻,所销售的酸牛奶所标注的生产日期超前了;004年,在阜阳毒奶粉事件中,官方曾检查不合格奶粉,三鹿也登上了“榜单”。三鹿倒闭了,它的破产并不是因为管理问题,不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他们的不道德造成的,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他们是咎由自取。对一个不守法、不以德经商的企业,谁又会选择它呢?不要把消费者当成白痴来对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