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重生之国际倒爷 > 第二十一章:财富列车全文阅读

第二十一章:财富列车

……………………………………

再加上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苏连的轻工产业,一直跟不上,表面上看起来富裕,实际上物资非常紧缺。

要子弹不要黄油,他的军工和航天无比发达,农业和轻工却极其落后,70年代,就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家。

国内的纺织业虽然庞大,可也是军工为主,还有很强的贸易保护,根本满足不了民众的审美需求。

偏偏他很有钱。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美苏破冰,国内的计划经济开始松动,再加上俄罗斯长达几十年的禁酒令,导致烟酒成为了最早的暴利产品。

战斗民族爱喝酒,每年喝死几十万人,直接喝工业酒精都不算什么,很多人酒瘾犯了,洗发水都喝。

而我国到了80年代,物资和商品很快的丰富起来。

好比一瓶二锅头,一块钱,你只要带过边境,就能卖到10卢布,折算成15美元,而80年代中期,一美元差不多能换5块钱人民币。

15美元,70块钱肯定要值的。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数据,中间的利润要被走私贩子,本地接头人层层赚取,还有兑换货币的种种关系,最后一瓶酒,落到民间的走私人手里,20块钱不到。

可即便20元钱,也是很难想象的暴利。

你只要带得过去几瓶酒,或者两条烟,就当一个月工资了。

所以边境上的走私屡禁不止,大型的走私集团,甚至敢横穿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冰冻苔原。

这是一条。

还有另外一条,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条,铁路干线,北京到莫斯科国际列。

与黑河完全是两个方向。

黑河,从黑龙江出关,指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而北京到莫斯科,从内蒙古的二兰浩特,满洲里出关,穿过外蒙古,乌兰巴托,到新西伯利亚,至莫斯科。

这条铁路干线50年代就建成通车,赫鲁晓夫时代,大量的苏俄工程师,援华专家,我国到苏联学习的干部,技术人员,都是通过这辆国际列来往。

建成以来,没有一天中断过。

直连两个国家首都。

由于它军事与政治上的双重作用,西方国家一度称呼它为神秘的东方列车。

时过境迁,这辆列车见证了太多历史,而乘坐的人群,却变了。

国际航班开通过后,国家干部,因公出差的都很少了,慢慢变成了出国留学生,还有旅游直通车,后来留学生和旅游的,开始发现随便带点中国的商品过去,就能赚到几倍车票的钱。

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辆国际列,一度演变成了倒爷专列,财富列车。

作为俄国首都,整个苏联的军事与政治中心,还有经济中心,莫斯科的达官贵人,对奢侈品有很强的需求。

人参,鹿茸,燕窝,鱼翅,珍珠,玛瑙,翡翠等名贵商品在这一时期输送了很多过去。

跑一趟莫斯科,就变成万元户,这个说法,差不多就这个时期传出去的。

但风险,也很大。

又到了苏连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受挫,国内乱成一团,腐败,贿赂,国内对轻工产品的需求加剧,东欧剧变,纷纷要求独立,外高加索地区三国联邦,一度中断了贸易关系,苏连一连失去了几大农业,棉麻,畜牧基地,国内人民缺衣少穿。

俄罗斯全境都是寒冷天气,每年的冬季长达半年以上,他不像其他地方,冷了,还可以挤挤,挺一挺还能熬过去。

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熬不过去啊。

倒爷们的目的地,最早是莫斯科,到了后面,只要一进入俄国境内,每一个火车站台,到处都是手舞着钞票,美金,抢购商品的俄罗斯人民。

运动服,皮夹克,手套,皮帽,成为了最抢手的货物。

换句话说,在俄罗斯最艰苦的年代,中国的倒爷们,对俄罗斯底层人民,还是做出了一定贡献。

虽然把钱挣走了,但也的的确确,解决了很多底层群众的迫切需求。

国家动荡,物资肯定要紧张,哄抬物价,说不好听的,后期的这些,发的都是国难财。

但范阳宁可相信,这是救难财,那些没有抢到物资的厄罗斯平民,绝望的眼神,在风雪中冻成泡饼一样的双手,眉毛上的雪花,等待他们的,远比想象更加残酷。

大厦将倾,物资短缺,通货膨胀,加上暴乱不断,货币坍塌,著名的川航事件,大倒爷牟其中,几百火车皮罐头,面粉,衣服,鞋子,换飞机,就是这个时间段发生的。

由此可见一斑。

直到91年,苏连正式解体,民间的倒爷,几乎不敢过去了,但我国还是伸出了伟大的援助之手。

之后就是米国的五百天计划了,范阳嘴里说,已经过了那个时期。

其实不然。

一共三个时期,前面两个,还有一个,94年,五百天计划成功以后,这才是摘桃子的时候。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洗劫。

前世的范阳,入行都晚了,96年才到黑河,几年也挣了六七百万。

难道范阳会告诉李科长,到了94年,一美元,能兑3235卢布?

贬值了3000多倍。

而人民币的汇率,也从93年的1比5.7,到94年,1比.8.6。

这才是摘桃子的时候。

范阳回忆了一番,捡前两个时期的一些内容,说给李科长听了,很快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

还顺便讲了点罐头换飞机,净赚一个亿的事迹。

把一群人听得如天方夜谭。

晚饭结束,回到自己家里,休息了两天。

在家喂喂狗,逗逗卡梅隆,难得的过了几天清闲的日子。

李科长又来了。

这一次,两人好好谈了一下入股的事。

和缺一门,赵光明,范伟,几人好好商量了一番。

最后决定,李科长注资3万,占股百分之20,范伟保持不动,占股百分之29,他两个,占一半。

范阳注资20万,占股百分之51。

这20万换得百分之51的股份,范阳和缺一门,赵光明,三人自行协商,名义上范阳还是最大的股东,赵光明和缺一门不干活,只分红。

投资不大,就先这样干着。

试试看嘛,大家还需要个磨合。

而皮鞋厂的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一倍。

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增添的设备不多,这些都交给李科长和江军负责。

兴建新厂房的事情,也由李科长全权负责。

因为要贷款嘛,围墙围多宽,你就可以说你厂房占地面积有多大,实体产业,到时候验资的时候,这是最重要的凭证。

销售上,准备逐渐摆脱游击队的形式,短期内,直营店新增10个。

建立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发展经销商。

大致协商好了过后,大家紧锣密鼓的干了起来。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而扩大产量,成品鞋底必不可少。

这个由范阳负责。

目的地,浙江,温州。

顺便学习下别人的经验,模式,前期先走公路货运,发两车回来,预计几万双的样子。

回来才没几天。

又要出去了。

拜托李科长,找人联系,先注册一家贸易公司。

这一天,范阳专门去买了一张中国地图。

嘴里叼支铅笔。

他准备开车出去,顺便还要挣点钱回来。

眉头微皱:“到底走哪条路线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