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贞观天子 > 第五十章 东宫太子李智云(上)全文阅读

第五十章 东宫太子李智云(上)

当年自己身陷令圄,还是这位楚王来劝说他。

只一句;世人皆知韩擒虎之勐,却不知李药师之兵。道尽他心中所思所想。

虽然他与那位楚王相交甚少,但是他可以笃定的是,那位楚王绝非善类。

得楚王看重,不知是喜还是忧。

想了想,他又自嘲一笑,如今的他已无选择,天下尽是唐室,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走一步看一步吧。

面对大唐的强兵劲弩,林士弘毫无还手之力,一面倒的被唐军肆意屠杀。

武德六年十一月,林士弘亡!

至此,南方仅剩交州冯盎苟延残喘。

在其后,李孝恭发檄文于冯盎,命其归顺大唐。

冯盎深知自己无力抗衡大唐,立马更改旗帜,响应李孝恭,表示愿意归顺大唐。

旋即,李孝恭和李靖二人,率军横扫东南不臣,如盗寇、水匪、贼子之流,或死或降。

至此,南方平定!

武德六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捷报一封又一封自南方传来。

李智云在得知南方平定之事后,立即开始准备封赏事宜。

首先自然是赵郡王李孝恭和李靖,对他们,李智云下令,命其安稳南方之后,班师回朝,再行封赏。而荆州道行营总管,襄邑郡王李神符,则被封为潭州总管。

值得一提,潭州毗邻岭南。

李智云在给李神符的圣旨中尽为嘉奖美词,至于他接到圣旨是哭还是笑,那就不得而知了。

同时,褚遂良也被李智云调回长安,担任检校太府卿,接替李神符。

归顺大唐的冯盎,李智云考虑再三,决定暂时稳住他,封其为耿国公,上柱国,高州总管。其原属辖地,重置州县,并敕封当地部族首领为刺史。

而冯盎诸子,李智云也在魏征的建言下封刺史。

其实李智云很清楚,冯盎的归降,只能说是名义上归降。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交趾岭南一带,汉民少而蛮夷众。

便是冯盎自己也是出身这些少数部族。

对待他们,李智云暂时是没办法腾出手厘清个中细节,将岭南交趾彻底纳入大唐统治。

只能延续前隋之策,以当地獠人部族首领挂名刺史,实行各州自治。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岭南交趾一带,人烟罕至,甚至在中原百姓心里认为,那些地方的人根本不是人,而是野人!

唐初,江南一带的开发都不行,更别说岭南交趾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

而随着林士弘败亡,冯盎归顺,东南一带被李孝恭和李靖率军扫平,大唐南方彻底安定。

眼下,还剩下的地方,只有罗艺所在幽州,以及辽东高开道。

不过,天已入冬,发三军征战不利,李智云也只能暂时按捺下这份季动。

“暂时先这样吧。”李智云对着几位相国说道:“今岁粮仓渐渐盈满,南方已定,再兴兵戈,不利民生。幽燕之贼,待来年,当逐一讨灭。”

“大王仁心,臣等遵命。”

李智云点点头,目光掠过几位相国,看着政事堂穹顶,感慨的说道:“自隋末以来,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内有贼外有寇,父皇呕心沥血,为汉民立乐土,而今天下渐平,智云也能向父皇交代了。”

现在的他,有资格说这话。虽说幽燕未归,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待来年春耕入地,便是三军北上之时。

闻言,杨恭仁和陈叔达对视一眼,前者拜道:“殿下,臣以闻圣者仁心,今殿下平南方,当适以告知圣人,慰陛下所虑。”

闻言,李智云沉思不语。

见状,裴矩立马附议。

剩下的李叔良和裴寂则隐隐察觉到什么,跟着附议。

李智云笑着道:“父皇久病缠身,如此好消息,确实该告诉父皇,希望大喜之事,能为父皇冲散病霾。”

“殿下所言甚是。”

隔日,后宫,寝殿。

众臣等候良久,终于等待皇帝精神恢复。

在李智云说完剿灭南方林士弘,以及冯盎归顺,李孝恭率军扫平东南星星点点的反贼之后,他面露喜色。

在李渊看来,东南一带的小反贼不足为虑,大都是一些流寇之辈在作怪。

剿灭林士弘才是真正的安定。

而冯盎归顺,便意味着南方已尽归大唐。

“楚王,你做的好,朕没看错人,让你监国是对的。”

“仰赖父皇天威,三军敢战,方能破贼,底定南方。儿臣兢兢业业,微末之力,不敢居功。”

“你不必自谦。”李渊摆摆手,歪着脑袋,看着底下跪坐的一圈大臣。

“今日你们都在,朕有一事宣布。”

“臣等顿首以听。”

旋即,李渊说道:“自三月中以来,废太子、齐王,谋反意欲弑杀君父,幸得楚王忠心救驾。后,朕身心俱疲,着楚王监国,朝政平稳,天下安泰,今南方已定,当重赏楚王。

东宫缺位,国无储君,士民不安。楚王骄人之资,侍君父始终如一,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朕意已决,册立楚王为太子,替朕监国大事。

诸卿,以爲如何?”

这也是李渊早就有的心思,数月前,他就向李智云表露过。但那个时候李智云以‘非嫡长’为由拒绝。于是,李渊便先册封万氏为皇后,为其铺路。

而今南方平定,正是时候扶楚王上位。

而大臣们呢,心思虽然各异,但却无人敢反驳。

如杨恭仁、裴矩等人,则是高兴。因为,这次过来,他们本就是来向皇帝提议,册立楚王为太子的。

借着平定南方这样的好机会,正是时候建言。可没想到,皇帝自己提出来了,倒是省去他们一番口舌。

而武士彟、唐俭等人,则不敢多说。自废太子谋反以来,楚王大肆清除旧臣,而今政事堂、六部、九寺、十六卫,尽为楚王的人。此外关陇世家,也都支持楚王。

更兼平定南方这样的功劳,天时地利人和,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再者,就算心怀鬼胎者想反对也不敢反对。

因为,圣人膝下成年皇子仅有楚王一人,太穆皇后所生嫡子已经死完,而今万皇后贵为皇后之尊,楚王亦为嫡子。

可以说,楚王现在就是嫡长子。

立楚王为太子,合理合法且合制度。

若是不立楚王,而立那些未成年的皇子,那不是忠心王事,而是包藏祸心!

更关键的是,现在谁也没有能力反对楚王。

不然,轻则罢官夺爵,重则必死!

能位居中枢的臣子,没几个是白痴。

“陛下圣明。”杨恭仁率先道:“楚王文武双全,人品贵重,上孝君父,下抚黎民,可为储君。”

裴矩跟着道:“自古以来,立嫡立长,楚王为嫡长子,陛下册立楚王为东宫太子,臣附议。”

陈叔达:“臣附议。”

李叔良拜道:“臣附议。”

“臣附议。”裴寂、赵慈景、武士彟、唐俭、独孤成、于世虔、皇甫无逸等人纷纷附议。

见状,李渊看向李智云。

李智云‘诚惶诚恐’拜伏在地。

“儿臣渺渺之身,仰父皇恩德,方才一展所长,今众臣所请,儿臣顿首。国之大事,当三思而后行,储君之位事关大唐基业,儿臣不敢妄图,还望父皇三思。”

李渊道:“朕意已决,你不必多言,太子之位,非你莫属。”

三辞三让之后,李智云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