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落第书生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材施教全文阅读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材施教

说来,张谦也真算是个“武迷”!自纪文教给他天音纳声术心法后,他就无休无止的修炼,竟然整个中午都没有出堂口的门,更别说下楼买饭吃了!午饭免了。

当纪文和萧红吃罢饭,休息回来后,一进门,竟发现他还在苦练!口中念念有词的,也不知是在念心法口诀,还是在思考问题时自言自语。

萧红和纪文二人都不禁摇摇头,满腹疑问的心里嘀咕着:“这小子,还真奇了!人家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以音克敌术’的基本功,而他苦练数月却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虽然,有时,人有点呆,有点傻,可一点也不笨啊?!又那么用功!咋就进展那么慢呢?”

其实,纪文和萧红都不明白,或者都没想到,都没通的是,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问题。

萧红和纪文,以及闪电堂的其他人,虽然,她们学武的起始时间,都与张谦的学武起始时间大致相同,都是起小习武。但是,不同的是,不论她们的家庭条件如何,起小很早,她们就或多或少接触到了相当一部分音律方面的“东西”,为她们以后接受或者修炼“以音克敌”功夫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不过,有时候,有些信息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进入她们的头脑意识中的而已。那种方式有些接近于“耳濡目染”或者“言传身教”式的熏陶,“自然”到她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似的!所以,她们根本就不知道,张谦并不具备或者具有她们那样的优越条件。

以至于,许多在她们眼中或脑中,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东西,张谦却无法理解,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

这样的话,张谦怎么可能像她们那样快速的学会“以音克敌”的基本功呢?况且,以音克敌,顾名思义,当然与音律有关!而,张谦家是屠户,是以“杀猪”为生的!他从小连摸都没摸过“琴”、“筝”之类的东西,甚至仅仅只是在书本上见过那些“东东”而已!

那么,我请问,在如此情况下,张谦又何来“音律知识”呢?

张谦大脑中关于音律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是一张“白纸”啊!想一想,如此情况下,他学练“以音克敌”术,如何不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不就在意料之中吗?

一切的一切都在暗中“运行“着!这些传授弟子方面的东西和经验,萧红和纪文二人根本就不会,或不具备!

张谦和她们一样,也没教过弟子,只是一个人学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两次,他脑海的潜意识中,也隐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就腼腆的向纪文提出要求,纪文姐,你能不能把音律方面的东西写在纸上,让我看一下,或者把“以音克敌”术的功法写在纸上,有些词语,我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就写一点东西吗?纪文是会写字的,写出来并不会费什么太大的功夫。

如果,那时纪文把那些东西写在纸上交给张谦看的话,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三个月都没有大长进的事儿了!

可是,一切仿佛冥冥中就已注定了一样!纪文她偏偏就没有写给他看。

因为,在纪文眼中这些东西太简单了!简直“小儿科”嘛!难道还像背书那样,去背下来啊?!

张谦去问萧红要了看,结果因为萧红不想得罪纪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已经成了古训了),或者,她可能也不是太懂吧!(萧红所在的长虹山庄,并没有“以音克敌”这门武功,只是因为她和纪文、张晓娟、燕婷婷在一起久了,多少学到了一些而已!在商武盟里,她主要是凭自己对“以音克敌”术基本功的了解,教给张谦如何攻敌克敌之法而已)所以,萧红也没给他写。

其实,萧红也会写字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纪文、萧红她们起小识字不多的关系,她们各自的师父在教她们武功时,主要以“口口相授”为主,极少用所谓“秘笈”的形式传授她们武功。

因为,一是,秘笈等物,容易泄露本门不传之秘,二是,萧红、纪文、燕婷婷她们识字不多,不适应“书本”这种传授方式。

话又说回来了,江湖人物有几个能识文断字的呢?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而已。真正像纪文、萧红、燕婷婷这样识得几个字的,已经是少见了!至于像张谦这样满腹经纶,考上秀才功名的,那就是极少数了。(在中国古代,考上秀才功名的人,可以见官不拜,也就是说,不用给官老爷们磕头了!稀罕吧?现在很多人,动辄就骂人家是“穷酸秀才”,其实在古代,能考上秀才的人,脑袋都算得上很聪明了。像我们在学校课文里学到的,摘选自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一片文章“范进中举”,那里面的儒生范进,竟然考到了花白胡子的年龄,才幸运的考上举人,成了“举人老爷”!大家想一想,考功名在古代有多难?大家再想一想,如今的“高考”的残酷性?还骂秀才吗?)

萧红、纪文她们从小就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口口相授”的方式。

而,张谦则恰好相反!首先,他是一个儒生秀才,从小就是整天看书背书,早已习惯了以“文字”或“书本”的方式,去学习新鲜事物。

另外一个特殊原因是,虽然张谦也是从小学武,但是学武的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学起武来的方式,更接近于“读书”!

因为,张谦的授业恩师徐庶善,是个“闲云野鹤”般的隐士!每次传授张谦的方式就是,比如,学习一套拳法,先给他演示两三遍,让他记住梗概,然后扔给他一本秘籍,交代一下紧要关键部分,闲谈一会儿自己在外面的见闻,就又去“云游天下”了!

往往一去就是少则几月,多则一年,感觉以张谦的悟性一定练得差不多了,才会回来一趟!呆不了两三天,就又没影儿了?!

在张谦修炼“鹰爪燕尾手”、“草木皆兵掌”,甚至危险万分的“玉石俱焚功”的十年里,每个年头里,师徒二人相处的时间几乎就没超过八天。

也就是说,张谦闯荡江湖前的一身本领,大部分是他凭靠自己悟性,以“读书”的方式,每天照着秘笈书本练出来的!

大家想一想,以这样的一种练武方式,修炼武功十年多时间的张谦,哪可能会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以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口授”方式,快速学会自己脑子里连一点儿“影儿”都没有的“以音克敌术”呢?

完全在意料中的事嘛!只是,萧红和纪文没有想到,没有想通而已。

纪文感觉,自己一个这么“聪明”,“高明”的师父,这么用心的教了他三个月,竟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蠢材一个嘛!

这种想法一旦在大脑中形成,试想,她还能来的耐心,细心?结果,对张谦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动辄就是一场“训骂”,甚至已经到了“狗血淋头”的地步!

也就是张谦这样的涵养,这样的肚量,这样好的脾气,换了二旁人,早操刀子上去“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了”!

妈的!管你好意歹意呢?!敢这样侮辱老子,灭了你全家!

如果张谦不是有如此耐性,对武学的渴望也没有如此强烈,更没有什么学习借鉴商武盟发展经验的决心的话,恐怕也早已操刀子上去了!即便不“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至少也会与之一较高下!

一个一步步退让,一个一步步紧逼!

再好的脾气也有极限,再好的耐性也是有限度的。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

反正,纪文与张谦之战已经在所难免,势之所趋了!

至于,是张谦隐藏起来的镔铁玄功(弓)厉害,还是纪文的“金音正气柱”厉害?

那作者就不知道了!

大家接往下看,以后的章节里会有那一场大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