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第三次机遇 > 第三卷 第五十章 废两改元全文阅读

第三卷 第五十章 废两改元

金汇兑本位的本质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对外用金,对内用银”。

赫德注意到,一英镑恰好折合成中国库平两8两,按照这个币制规律,可以铸造重1两的银币,然后与英镑挂钩,形成类似印度与英镑之间挂钩的金汇兑本位。

单纯从财政和金融的角度来衡量,这种金汇兑本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折中体制,特别是中国银两盯牢的货币单位是英镑,作为20世纪初期国际支付运用最为广泛的货币,英镑俨然扮演着主要外汇货币的角色。但赫德的建议也渗透他自己的私货——即通过这样的金汇兑本位,将中国的币制改革成果变成与英国殖民地一般的水平。

虽然印度实行的这种币制无论稳定性还是运转都要好于中国体制,但其后蕴藏的风险也让人不得不却步——在金汇兑本位下,由于印度是英国完全的殖民地,英国对印度币制是负有全部责任的,即便印度的支付能力或货币体系因为不稳而崩溃,英国会竭尽全力进行挽救;而中国只是各国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英国不会也做不到全力挽救,而其他列强因为中国的货币与英镑挂钩,也不会存有加以挽救的心理和责任。

因此,仿效印度建立英镑模式的金汇兑体制固然有其优势,但风险无疑也是非常大的。后来美国人精琪隔了两年又提出《中国新圜法条议》,同样建议实行金汇兑本位,提出与美元挂钩,并设立洋司皋官(类似于总税务司的要职)来推进币制改革。但这体制的弊端与赫德议案一模一样,甚至于因为洋司皋官这种赤裸裸干涉内政的提议而遭到更多人的反弹。

经过这两个议案的辩驳,金汇兑本位的优点让人所明白,其缺点亦让人所熟知。后来,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的封疆大吏联合上书,避而不谈金汇兑本位与何国接轨的问题,转而要求先统一中国货币,认为只有统一了中国银币才能具备与列强接轨的基础。在这样的呼吁下,1905年朝廷制定了《铸造银币分两成色并行用章程》。

对这段历史林广宇了解的就比较清楚了,也知道这道《并用章程》公布后的新问题——究竟是铸造一两重的银元还是7钱2分重的银元。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派强调对帝国原有银两体制的继承,主张铸1两重的银元,并在湖北率先开铸;以袁世凯为首的一派强调对帝国境内外国鹰洋的兼容,主张铸7钱2分的银元,并在直隶等地大力推行。

在这个问题上,载泽原本是赞同袁世凯的意见,但上次和载涛起过争执之后,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却变得敏感起来,因为争执的对象涉及到载沣和载涛这两个皇帝的亲兄弟。虽然他作为财政大臣在这个上的无论怎样表态都是无可指摘的,但心中毕竟有些忐忑。

“听说你上次和老七为这事争了起来?”来了,果然来了!

载泽暗暗心想,这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但皇帝既然发问,又不能会面对。在他硬着头皮想回答时,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说不是吧,那就断然否认了这件事的存在,皇帝既然当面提出来,可见对事情已经知晓,这不是面对的态度;说是吧,等于承认了曾经和载涛争论过一番,论辈分,载泽是后者的老大哥,怎么可以如此不顾身份呢?

于是,他喃喃道:“和七爷是说了几句,不过谈不上争执……”

“嗯?……”皇帝显然对他避重就轻的回答不满意。

“禀皇上,老七有些说法却是不无道理,不过奴才办事并不是那么没担待的,回去后总在琢磨……”

这叫什么话?见他答了两轮还没有答到点子上,皇帝干脆直接开口问:“那朕现在问你,和老七说过这么一番后,你到底是赞同重一两的还是赞同7钱2分的?”

“这……”载泽仔细看了看皇帝的脸,极力想从皇帝的神色中琢磨出来,但费了半天的力气依然把握不到皇帝的意志,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奴才……奴才觉得还是7钱2分的稍微像样点。”

“如果朕要改呢?”

“皇上自然一言九鼎。”

“载泽,你没说实话。如果你真觉得7钱2分的好,朕即便想改,你也该力争。”

晕了,又掉进皇帝的圈套里了。载泽一阵发愣,忙不迭跪下,“请皇上训示。”

“其实,铸1两和7钱2分的本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一个量多,一个量少一点而已,要害在于银两本位还是银元本位。老七的话其实说道了点子上,财政部包括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大多数主张铸7钱2分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那个损耗和成色折算。财政部每年过手的银元那么多,只要在成色折算上稍微动点脑筋,哪怕一点点,架不住量多,这饭食银子当然可观的很,他们过手后也能肥一圈。”

这等于是间接在骂财政部过于贪财了,载泽禁不住浑身发抖,连连磕头:“请皇上恕罪!”

“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自来积弊如此,以至于弄成惯例。”林广宇摇头叹息道,“每一样新政策推出,这些官员头一个不是想着朝廷和国家能不能受益,而是先为自己打算,看自己的小算盘能不能算得过来。算得过来,便说好,算不过来便说不好。这不好恐怕是对他们不好罢……”

“奴才……奴才……”载泽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能磕头了事。

“当然,你主张铸7钱2分的银币,朕是赞同的,也认为妥当,毕竟中外银洋通用已久,骤然改之不但不能适应,各国亦有闲话。”

看来事情还没有糟到最厉害的程度,载泽不禁松了口气。

“不过老七说的也不错,是该弄个办法整改一番。”

“禀皇上,别人怎么想奴才心里没有把握,但就奴才而言,对这点折算银子是随便的,也真不会去贪图这点小钱,自然是国家怎么有利怎么来,朝廷怎么得益怎么来。”

“有这个态度就好。”林广宇微微一笑,“起来吧,朕已经想到法子了。”

载泽洗耳恭听。

“7钱2分的银元要铸,成色折算的损耗又不能让贪官得手,唯有想一条妙计。朕给你四个字,‘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载泽一边念叨着,一边在心里盘算。这四个字并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一直都有人在提倡,但从皇帝口中说出倒是第一次。

林广宇显然胸有成竹:“废两改元后,银元成为国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统一分量,统一成色,各地只有用的权力,没有仿照、私铸的权力,这样就能避免因各地私铸而带来的分量差异与成色不足;第二,废两改元后,记账钱币便与实际流通钱币一致,用不着折算,也就捞不到那些额外好处。”

“皇上圣明!”载泽心想,这么一来之后不但财政部的堂官捞不到银子了,就连各地的大员也甭想从中捞钱。

“好归好,但事情一桩归一桩,肯定有人不满意。”林广宇显然没有忽视细节问题,“大政当前,朕顾不得这么多了,废两改元必须推行,谁反对朕拿谁的顶戴!”

“是!奴才遵旨。”载泽内心凛然,仿佛又看到了无数人的头颅怦然落地。

“这事你尽兴去做,早点把国币图样拿出来。”林广宇交代道,“可以铸三种模样,第一种是主币,即一元的银元;第二种是银辅币,即一角的小洋,一元等于十角;第三种是铜辅币,即一分、五钱、二钱的铜元,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钱……”

“是。奴才回去后这就命人赶制图样,准备尽快铸造。”

“朕琢磨着,除了一元的银元外,朝廷还可以发行钞票。钞票面额可以从一元开始,包括五元、十元、五十元乃至一百元,只准帝国银行独家发行,并准纸币和银元间自由兑换,每次兑换收取逢百抽一的水费。这样一来,大额交易就不用不庄票和银票倒来倒去,帝国银行的信用总要比那些钱庄票号来得可靠,朕用朝廷和国家信誉担保,不怕商人不乐用。”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