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大皇女 > 375、第381章 声声问(7)全文阅读

375、第381章 声声问(7)

天启四年十一月初九, 年军老牌大将雁英率领三十万大军兵临玉门关下, 发布《告天下讨离氏书》,此文书中列数了年军讨伐离国的六大理由。

第一条理由:身为附属国,却不遵誓约, 未称臣纳贡;

第二条理由:助丰国攻打年国,没有身为他国附庸的自觉, 且狂妄至极;

第三条理由:多番发动战争吞并列国及部落,以致天下民不聊生, 连累年国也无端受到天下人的谴责;

第四条理由:肆意扩张疆域, 藐视年国以及诸国,意图统治天下,狼子野心, 昭昭若揭;

第五条理由:年国公主年绮罗和大将军赵临风在离国境内死于非命, 离氏多年瞒而不报,其心可诛。

第六条理由:年国皇太孙年云梦客居离国期间, 离氏待其傲慢无礼, 未尽到照顾之职。

讨离氏书读过后,雁英当即就命手下率领数万大军开始进攻玉门关。

没办法,三十万大军一起进攻的话,玉门关外那一片沙地也没空处让他们站立。所以至少有近二十万的军队站在后面观战。

天下一片哗然。

玉门关楼的城墙下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年军,人太多, 远处还望不到边,潮水一般汹涌席卷而来。也不需要讲究什么阵法,就那么一片城墙, 一座城楼,一扇关门,年军只管往前挤往前冲,云梯、撞门撞墙的大木头、牛车……各种开路的工具统统朝着玉门关的大门以及城墙招呼过去。

这么多年军,就算他们发一声喊,也能喊破天;跺跺脚,也能震裂地;所有人使一把力去退那城墙,肯定就能推倒。可惜就是人太多,没地方给他们下手。

离军在金莲和齐钰的指挥下,慌而不乱。

金莲早在数日前就已经下令将玉门关大门用巨石封死了,夯得结结实实,还用糯米、红糖等将关门凝固包砖,防的就是年军用木头撞开城门。

没有了关口守,城楼上能站人的地方,玉门关的士兵统统都爬上去作战了。他们也不需要讲究什么阵法,居高临下占据优势,只需要对着下面蝗虫一般的年军用各种自己能想到的法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杀人、杀人、再杀人!

于是,冬日玉门关外那北风呼啸的灰色天空,只见漫天天雨般的箭矢一阵接一阵的朝着年军射过去,巨大的石块不断朝下勐烈投掷、烧得滚烫的油也一桶接一桶的往下倾倒,这还没完,顺道再扔下去无数的火把,哄的一下,火海满天……

一时之间,玉门关口杀声、喊声、惨叫声,声声震天。

在离军这些杀人的手段中,火烧战术最有效。

油极易燃烧,又因此时玉门关已是冬季,年军装备好,都穿着厚厚的棉布袄子,带着毛皮帽子呢,于是一点一个着。

他们人又多,人着火后,根本无法就地打滚灭火,因为散不开,于是一烧便是一大片。跟着那些火人会发出恐怖的惨叫,扰乱军心,还会四处乱窜,于是便接着再发生践踏,导致死伤无数。

年军严重低估了玉门关守军的意志和勇气,又因为己方乃是仰面攻城,不占地理优势,损失较重,估计约有上万人,基本处于挨打的份儿,士气受到较大的损害。

若玉门关的城墙不破、不倒,杀人工具充足,离军可能最后不是战死,而是活活累死,只因对方人太多太多。

战争从上午打到黄昏,雁英看局势对己方越来越不利,只得鸣金收兵,决定还是要讲究一下战略和战法才行。

第一天,因为年军的失算,离军侥幸赢了。

金莲召集手下开会,清理战后结果,各级将领汇报情况如下:伤十人,火油、巨石这种极具杀伤性的武器已经用去大半。箭矢也差不多射完了,但是那个效果微乎其微,因为对穿致命部位都有铠甲护身,箭头射不进,于是众人商议不再让人赶制。

金莲就颁下命令,众将士赶紧进入小方盘城各家各户去搜寻,但凡能轻易点着的,棉被、毛料、火炭……;能砸死人的,铁锅、楸、桌椅板凳……统统都搞来。

反正小方盘城能跑的人都跑没了,一座空城,士兵们跟强盗般涌进千家万户,空手而入,满载而归。有的甚至拆了人的瓦舍,将石砖和瓦片也弄了来,尽数堆到城墙跟儿下,以备不时之需。

在小方盘城身后,静静的坐落着四座郡县,他们有比玉门关坚固的城墙、充足的武器和数万守军,但是他们漠然的看着玉门关的人拼命为他们挡住第一道关口,内心祈祷着他们能抵挡住年军的进攻,但也只是看着,祈祷着,没有任何前来帮忙的意思。

第二天上午,年军吃饱喝足后,好整以暇的展开了第二次进攻。

玉门关守军的战斗方式跟昨天一样,但主要用火攻,因为昨天尝到了甜头,可这次不怎么管用了,因为对方昨天吃尽了苦头,变聪明了。

却见年军攻城的主力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全身顶着一床湿漉漉的棉被,第一人负责顶着棉被在前头带路,身后的第二人和着第三人则负责攻击和防御。

这么一包裹,离军的火油浇到年军士兵的棉被上面,只在上面燃烧,棉被底下的人安然无恙。那些笨重的石块和砖头砸下去,也只是对人造成轻伤,根本不能再砸死人了。

就这么着,年军架起云梯就越爬越上来了,金莲焦急万分。可除了不断在城墙上扫爬虫一样往下扫外,毫无他法。比的是谁的动作快。

可爬虫太多了,密密麻麻,扫也扫不干净。总有那么一些爬虫从一些刁钻的地方和着没被人注意的时候爬了上来。

于是,就有手脚麻利的年军爬上了城楼,城墙上的守军大惊失色,抄着手中的家伙看也不看的就招呼了过去。

其中一个士兵拿着滚烫的火钳一扫,杀至眼前的年国士兵未及闪避,瞬间发出一声杀猪般的惨叫,震得城楼上所有人心惊肉跳。众人再定睛一看,那年国士兵已经自动抛弃了手中的武器和棉被,只捂着脸孔鬼哭狼嚎,身后的同伴不知情由,刚爬上来,就被那嚎叫的人狠狠一冲撞。于是,三个人一同掉下城墙去。

有人见状,脑瓜子灵活,遂大叫道:“烫死他们!烫死他们!”

所谓的烫死他们,不再是用滚油泼。油泼过去会被棉被挡住,而且冷得太快,又不能回收利用,泼一点就少一点。

可铁家伙就不一样了,能够反复利用,不耗材。武器的短缺已经是玉门关守军面临的极其严重的问题。

大家纷纷将能烧的铁家伙放进灶火里,箭头、锄头、铁链子、刀戟……烧红了就冲着爬上来的年国士兵一戳!

铁家伙是硬的,既可以当抵抗的武器,还能透过棉被戳伤人,更重要的是来者无人敢碰。

烧得红通通的,肉体一碰上,绝对嗤啦一声,发出阵阵肉糜的香味儿,让人胆寒。

士兵们便不再怕年军攻上城墙来,一个个拿着烧红的武器招呼来者。更有甚者,将烧红的铁链子伸下城墙去,左右摇摆,那一片扇形的墙面都无年军敢来架云梯。

大家有样学样,找来铁链子烧红,伸到城墙下摇摆起来,场面蔚为壮观。

爬墙爬到半路上的年军唯有无奈的再退了下去。

第二天的战斗,离军险胜。

雁英召集手下商讨攻破玉门关的对策。

金莲也召集大家,目的是揣测第二天年军会用什么战术来对付他们的烙铁烧人退敌法。讨论来讨论去,没有结果,因为没有援军,没有援助,就自己那点人自力更生,城池也就那样。所以,只能茫然的等待第三天的到来。

两天的胜利并未给大家带来喜悦,因为对方的人还是比自己多了很多很多。

第三天白天,年军毫无动静。金莲等猜测对方估计是想搞夜袭,众人吃饱餍足后静待年军晚上来攻城。

明目张胆的驻扎在玉门关外三百米外的年军的确开始行动了,但是他们带来的不是云梯,而是牛车,没有牛,只有车,牛卸走了。牛车上面搭了木架子,木架上面先盖一层厚厚的牛皮,牛皮上面再盖一床打湿了棉被。这样的牛车挡在前面,然后年军就躲在牛车后面。

干什么?

金莲等人疑惑了好一阵,最后终于将年军的目的弄清楚后,大骇!

无数年军躲在牛车后面拿着楸和铲子在刨地,他们在挖地道,试图从地底下攻破玉门关!

由于人躲在那样的车后面,离军的弓箭射不透、火油烧不到人、铁链子也鞭长莫及了,这下子离军只有看着干瞪眼的份儿,又不敢出城来打。

怎么办?

要是放任年军挖到城墙根下或者直接挖进小方盘城内,玉门关要么直接垮塌,要么年军从地底下钻出来,离军连居高临下的优势也没了。这么多人开挖,一夜之间,玉门关绝对可以攻破了。

难怪他们要趁夜挖,要的就是让离军看不见年军如老鼠般会从内城哪些地方钻出来,好阴险!

没办法了,金莲只能使出那个法子了。

在年军的人马全神贯注挖地道的时候,金莲朝天空发射出了三束紫色焰火。

这个时候放焰火,明显是求救的信号,年军的人明白,开始提高警戒,但是他们不知道离军的援军会从哪里来。

雁英已经从奸细那里得知离国朝廷的防守底线是淮水,而且也确实没有朝廷的援军向玉门关开来,加上目前朝廷的主要精力是用于对付意欲进攻雁门关的丰国军队,所以雁英很乐观。

但是此时玉门关发出求救信号,她还是叫手下做好迎战准备,不过没有太紧张。前锋那边挖地道的人继续挖,挖累了就退下去休息,叫第二波人马上去接着挖,然后第三波,第四波……反正年军多的是人。所以,每个人干了一阵后,就回去营帐中放心大胆的睡大觉了。这就是雁英这一天的战略措施。

预备迎敌的年军等了半晌,未见离军任何救援的人到来,渐渐放松了警惕。此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冬天的夜晚冷得出奇。所以,出了挖地道的和接班要挖地道的以及值夜的年军,好些人都回营帐中缩进棉被躲着了,包括雁英在内,都梦想着第二天大亮的时候,看到地道已经挖到了玉门关的城墙根下。届时,攻破玉门关已不费吹灰之力,并指日可待。

却在这时候,东北方向忽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近,而且开始地动山摇。

年军被惊醒,手忙脚乱的跑出来迎敌,却已经来不及。

只听见窒息的夜色里,无数战马在奔腾、嘶鸣,无数士兵在惨叫,喊杀声和兵戈相交的声音振聋发聩。

火把次第被点亮,混乱中看清楚了来人,竟然是身着丰国军队的援军!

那些丰军骑着高头大马,在年军的营帐中左冲右突,以一敌三甚为强悍,仓皇跑出来的年军尚未拔出刀剑被已被斩于马下。

雁英大惊失色,慌忙叫人擂动战鼓,号令全军对来犯发动全面攻击!

在雁英的情报中,丰国发动了十万军队攻打雁门关,但此时情况,让她震惊又震怒。

丰离两国实在狡诈,竟然合谋攻打年国!

原来那十万丰军不是真打雁门关,而是要伺机痛击攻打玉门关的年军。

十万人啊,雁英自是不敢轻敌,故而发出命令,要去全军都转而对敌丰军。

初时的混乱阵脚被稳住了,年军与偷袭者开始正面互砍互杀,同时也摸清楚了来犯的真实情况,好像并没有十万之众。

年军于是士气大振,誓要为之前被偷袭之事报仇雪恨。哪里知,眼见不敌后,那些丰军竟然拨转马头,开始逃逸。

雁英岂能放过他们?立刻命令手下将领带着二十万大军乘胜追击。

但是追着追着,追击的年军却发现了不对劲儿,因为溃退的丰军逃跑的方向是雁门关。

领兵追击的年军将领勒住了马,怀疑来袭的丰军的确是没有十万,此时溃退不过是想诱敌深入。毕竟十万年军与二十几万丰军正面相碰肯定吃亏,他们想要将年军引入圈套后,再予以歼灭。

那将领于是带队停止了追击,返回去后向雁英报告了情况以及自己心中的猜测,雁英深以为然,同意不再追击年军。

因为丰军的突然插足,玉门关暂时又保住了一天。

第四天,雁英故技重施,金莲同样故技重施。

于是,到了深更半夜,做好了准备的年军又等到了来偷袭的丰军。

这下子他们看清楚了,哪里是来了数万丰军嘛?分明只有几千人而已!

这些丰军每人配备了三到四匹马,几千人于是赶着数万的马匹朝玉门关疾驰而来,自然造成了地动山摇的效果,让丰军误以为十万丰军拔营而来!

搞清楚了情况后的年军这一回不再客气,五万人马倾覆而去,誓要将那几千丰军杀得一个不留。

两拨人马在夜色下的大漠你追我赶,狂奔不止。

当雁门关遥遥在望的时候,年军终于将那数千丰军追至,几万人开始对那几千人展开了屠戮。

双方正杀得兴起的时候,突然从无数的沙丘后面跑出来千军万马。

年军将领放眼一看,顿时暗叫一声:不好!这次真的中了埋伏了!

跑出来的的确是丰国军队。

烈烈招展的帅旗下,龙关身披银甲端坐马背,冷眼看着那场残酷的围猎,譬如煞神降世。

几千丰军被斩杀干净后,年军将领振振有词:“龙大将军,我们攻打玉门关,本与丰国无关,但是你们竟然派人相助。我们杀了这些人,合情合理!”

龙关手下一员大将喝道:“睁大你的狗眼看看,那是我们丰国的人吗?!”

说话之人正是张龙。

那年军将领听了这话,顿时惊疑不定。

龙关没必要骗她。

她急忙命手下去查看死者身份,手下人撕开尸体外衣,里面赫然是离国士兵的服饰。

年军这才知道上当了。

这些假扮丰军前来偷袭的离国士兵作战勇勐,骑术高超,可见其本身乃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玉门关的守军没这本事,那么只有唯一的一个答桉!

对,就是林显派往玉门关相助的那五千林家军。

金莲认为林家军要用在刀刃上,于是与林家军的领军之人商议,请他们隐匿在玉门关外,故布疑云,帮助玉门关多捱一两天。

五千人要帮助玉门关多挺过一两天,这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但林家军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至于计策,他们自己去想,不需要金莲再动脑筋,金莲大为感动。

那年军将领悻悻笑道:“误会误会,那龙大将军,既然是误会的话,我们双方就不要伤了和气。在下还有军务在心,就不打扰龙大将军的大事了。”

说罢,手一挥,带着自己的几万大军就想要离开包围圈儿。

但是,龙关道:“且慢。”

“怎么?大将军还有何吩咐?”

那年军将领内心一颤,禁不住矮了几分,口气也已是近乎卑微。

“我等是不是破坏了龙大将军的计划?倘若真是如此,我回去之后,定当将此事如实禀报我们雁大将军,相信雁大将军也会尽快向吾皇汇报。届时,两国皇帝坐下商议商议,如何补偿此事给丰国造成的损失。龙大将军,您看这样如何?”

她无意中闯进这里,引着她来的人又是林家军,可见龙关这个包围圈儿恐怕是要对付林家军,却反被林家军识破后利用了起来。所以,这位年国将领才会有此一说。

但是龙关丝毫不为所动,他无声的笑了笑,说:“三十万年国军队已经对我龙关相助玉门关之事深信不疑,这冤屈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掉了。索性,……呵呵,索性,本大将军便坐实了它吧!”

闻听这话,那年军将领迟迟没有回过味儿来,但是龙关的队伍已经掩杀过来。

经过一夜的激战,龙关带着自己的十万人马将五万年军尽数围歼。

迟迟等不到手下传回捷报的雁英于是派探子前去打听情况,天亮时分得知五万人已经全军覆没后,震惊不已。

十万丰军就这样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了吗?

雁英慌忙下令收兵,她要给皇帝好生的汇报一下前线情况才行。

第四天因为龙关的突然打岔导致雁英吃惊不已,对玉门关的进攻莫名其妙停了。第五天,她又要好生分析下当前局势给皇帝写奏折,想要皇帝指引她下一步该如何走,所以第五天,年军主动休战。

于是就这么着,第四天和第五天,玉门关意外的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