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题外话之拍马屁的艺术(转)全文阅读

题外话之拍马屁的艺术(转)

写到第一百九十九回不善谀忠言反逆耳的时候,倒使我想起,其实拍马屁也是一门极高深的艺术。百里奚之所以迟迟无人雇佣,和他不会拍马屁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一点,从他的假虞灭虢事件中,还有以后的崤山之战中拼死苦荐足以看出,这个家伙或许确实智商不低,但他的情商却一般般。中国历史中历来推崇铮臣,像魏征那样的,像比干那样的,但他们往往忘了,铮臣们成全的只是自己的名,他们的国家却不可遏制地灭亡了,倒不如寇准、海瑞那样的,看起来有些滑稽,或者也是了一点点小心眼,甚或是看起来不是很正当的手段,而目的倒是正当的,往往倒是实现了目的更加有效。用一些看起来不是很正当的办法,实现自己很正当的目的,这便是情商!下面再引:中国人都知道阿谀奉承的俗语叫:拍马屁。因为马被拍了屁股才会多走几步,走多了就好看了,漂亮了,那画马之人就可以画出更多奔腾的马来。不过要说这拍马的屁股确是有学问的。个人以为,拍马屁要分几种类型:按能力分,按性别分。

能力分法:一般技巧娴熟之拍马屁者都会yongli均匀,所落之掌无印无痕,不痛不痒,却可以催促马前进,这种技巧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是一生手所做,都会使马惊一番,虽马屁不能高挑,但马首却高高在上,yongli毒辣者,可能会遭后臀高翘,双蹄后踹之前空反击。

性别分法:初学者如为同性,则无所顾忌,照屁一拍,如是公马,则扬踢劲驰;如为母马则懒的动弹。可见公马动力十足,前赴后继,学旨不断。

技巧娴熟者,如为异性,单说这拍母马之屁,则大有文章可做。且听在下慢慢说给您听:在拍母马的的马屁的时候,都是先拍轻一下,然后手不会动,接着揉一把再捏一下,还要再拧一把!此时母马先是稍微一颤,马腮顿时出现红酝,而后被揉的实在难耐,主动迎合,求拍者继续,在母马突然享受过程中被捏一把,则惊叫一番,前蹄扬起,似有大喊:***;你真坏!讨厌***;。此时如为有经历的母马,多数不会跑掉,都会迎合拍马者动作,等待享受突然的袭击:拧一把的kuaigan。此时再看母马之表情,多为前仰后合,开胸提腿犹如饿虎扑羊之势向拍马者迎来。处在青春期的母马最容易拍上手,俗话说的好: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马虽无此长寿,但也有此等七情六欲,如此一般,纵是假扮纯情之母马也受不了这等痒痛之调戏,必定有后戏开演。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看明白与否,如果实在不懂,请各位在此论坛多观摩几日,定会揣摩出一定道理,学习到一定要领,掌握一种本领,获得一手资料,懂得一种形势。

「内容摘要」道理其实十分简单:存心拍马屁。必然没有好结果。完全不拍马屁,一生很坎坷。真正成功的人,大多是:不拍马屁,却能够在适当情景,表现出马屁精的功力。换句话说,在大家看得见的场合,拍马屁;在大家看不见的时候,不拍马屁。才能够出人头地。

从没有人说自己喜欢马屁精,更不会承认自己爱拍人马屁;然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您要当一位拍马屁成艺术的君子,还是做一个被小人活活气死的冤魂?

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有一班人大张旗鼓,痛责中国社会历久不衰的马屁文化。

大家骂得很痛快,却丝毫不能改变马屁精的持续活跃,可以证明这种举动,全然没有效果。而究其原因,则是中国并没有什么马屁文化;攻击的主体根本不存在,怎么攻击,都是徒劳无功!

无人喜欢马屁精

不承认的话,可以问一问高层人士;请问:你喜欢马屁精吗?答案只有一个:我是那种人吗?告诉你,我生平最讨厌的。就是马屁精。一想起来我就觉得恶心。

我们看见某位高官贤达,受到马屁精的包围不禁替他担心,迟早有一天,会被这些马屁精害死。因此想尽办法,好意提醒他。

结果呢?总是得不到善意的回应;反而让这些高官贤达很不高兴,因为他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出周遭有哪些马屁精?

将心比心,我们可以断定,身居高位、腰缠万贯的达官贵人,最害怕的就是马屁精。他们警觉性很高,怀疑心很重,只要稍有蛛丝马迹,发现某人有马屁精的嫌疑,无不立即敬而远之,避之惟恐不及,哪里敢接近?

然而马屁精的主要对象,正是这些达官贵人。不然的话,谁愿意低声下气、受尽委屈来奉迎、献媚呢?用拍马屁的态度来对待一些平常人,那就不叫拍马屁,简直是礼贤下士,谦虚到了极点,那里是拍马屁?

依据市场导向的原理,马屁精的主要市场。系于达官贵人。偏偏明察暗访的结果,都显示达官贵人普遍厌恶马屁精。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马屁精怎能够存在呢?不受达官贵人的欢迎,马屁精如何经久不衰?

可见从表面上看,中国社会有许多马屁精,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考察,中国应该没有所谓的马屁文化。

拍马屁要抓对时机

中国人的阴阳思想,使我们具有两把刷子,一把给别人看,另一把道道地地。刷给自己看。

有史以来,凡是马屁精,无不很快就现形,一阵子就遭殃,少数得意洋洋,掌握大权的,结果也都遗臭万年,从史学家到平民百姓,没有不讨厌、不痛恨马屁精的,怎么可以说中国有马屁文化呢?

道理其实十分简单:存心拍马屁。必然没有好结果。完全不拍马屁,一生很坎坷。真正成功的人,大多是:不拍马屁,却能够在适当情景,表现出马屁精的功力。换句话说,在大家看得见的场合,拍马屁;在大家看不见的时候,不拍马屁。才能够出人头地。

大家看得见的场合,不拍马屁,对达官贵人而言,就是不够尊重,面子给得不够,心里当然不愉快。大家看不见的时刻,达官贵人所想要的,是真实的情况,以及实际的意见,这时候再拍马屁,当然会拍到马腿上。

不拍马屁的三种后遗症

许多人对马屁深恶痛绝,下定决心:一辈子不拍马屁。这种人容易产生下述三种后遗症:第一:由于戒心很重,以致面对高官贵人时,特别小心,不敢轻易表现奉迎、献媚的拍马屁行为。偏偏高官显达习惯于受人尊重的,刚好拉大两者的距离,因而觉得非常没有面子,认为这些人不懂得礼貌,缺乏守份的素养,有失恭敬,而心生不满。

其次,对下属的戒心比较弱,因为不致认为自己向下属拍马屁。对上司的戒心比较强,惟恐一不小心,掉入马屁的陷阱。结果上司不满意,也照顾不了部属;而且迟早被打入非主流,就算赢得部属的欢迎,也产生不了实际的作用,成为徒具空名的清流。

第三,看到奉迎、献媚的行为,就产生不屑的反感,势必增加同仁之间的阻力;因为拍马屁的人,大多不认为自己真正的是马屁精,却无缘无故受到冷嘲热讽,硬是归入马屁精的行列。当然心有不甘。于是相互寻求抱负。造成很大的不利,也是自己自作自受,怪不得他人。

真正人士受尽马屁的折磨

常见若干正直、有为人士,承受这些后遗症的折磨,不是一反常态,干脆放弃原先的原则,变成十足的马屁精,以致身败名裂;便是孤芳自赏,投入公益活动的阵容。偶尔亮亮相,给达官贵人一些压力。

至少我们可以相信,没有从小立定志向,要做一个马屁精。中国人一向以堂堂正正自我期许,当然不可能自甘堕落。寄望以拍马屁为生,或者靠拍马屁想上攀升。我们可以随时请教任何有成就的人,是不是靠拍马屁获得今日的地位,相信答案只有一个:绝对不可能。

换句话说,我们检讨自己,大多认为自己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不会拍马屁。看到别人升迁、得奖、有办法,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判定必然为拍马屁的结果。具有这种对自己、对别人差别标准的人,才会慷慨激昂、怒气冲天地指称中国社会有马屁文化。

拍马屁于无形之中

中国人的高明,表现在把“拍马屁”和“不拍马屁”和起来想,却不分开来看。

首先,我们必须以不拍马屁的心态,来拍马屁。中国人的伦理,表现在尊卑、高低、上下有所不同的合理不公平上;对尊、高、上、大的态度,当然和对卑、低、下、小的不一样,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拍马屁。其实,只要心存正念,不拍马屁,照样可以合理地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自己如何拿捏,才是真工夫。

第二,人前、背后不一样,也是我们从小被教导的要领之一。父母在客人面前,和客人离去之后,对子女的态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也希望子女在客人面前,至少要表现得好一些,大家才有面子。

由此推论,达官贵人在公开场合,更需要礼遇,对面子更加敏感,这时候拍马屁不过是一种礼貌。不拍马屁,简直就是不懂得尊重。

可私底下交谈的时候,妥当性与真实性的需求就远大于礼貌性,这时候再拍马屁,高官贵人马上觉得“这个人很奇怪,现在还在拍,你到底拍给谁看?”而甚感不满。

还有,培养一种拍到好象没有拍的气氛,宾主尽欢,大家都有面子。把握拍马屁变成一种高度的艺术,实在是君子必修的课程,否则一辈子受尽小人的气,甚至活活被小人气死,岂非枉为君子,又有什么了不起!

谁能说苏秦张仪直流沦落到现在不会成为诈骗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