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五十一回 好吕相利嘴说桓公全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一回 好吕相利嘴说桓公

第三百五十一回好吕相利嘴说桓公秦桓公见他变着法儿地来骂自己,心道:“此人牙尖嘴利倒是个不受欺负的主儿!”不由的对他另眼相看起来,但见他虽然形容猥琐,一双眼睛却是精光四射,炯炯有神地望着自己,不由得心中一凛,心道:“此人倒是不可小瞧!”

于是便沉着脸问道:“何谓上等国家?何谓中等国家?又何谓下等国家?”

吕相却不答话,沉声说道:“我远来为客,主公还没有请我坐下奉茶呢,如此似乎不是待客之道吧?”

秦桓公不由得一愣,心道:“我一不留神倒被他挑住了理儿,为了显示我大秦的风度,便是让你坐下又能如何?大不了,你一言不对我在杀了你罢了!”

想到此地,令人给那吕相看座、奉茶。

吕相坐定,道一声谢谢,继续说道:“臣所说的上等、中等、下等国家,不能是仅仅以国力来论的,而是要以德性来论。那些奉行仁义,胸怀广阔,知恩图报,爱好和平,外能安邻友邻,内能富国安民的国家,即使是国家不大,国力不强也能称得上是上等国家。那些仁义、胸怀、感恩、和平等等虽不能全占,但能站得其中一项或两项的,便是中等国家。那些以上这些一项都不占的,虽然是国力强盛,也应该是下等国家!”

“那依你所言,我大秦国算是那种国家呢?”

“国之大小强弱虽不能有人来决定,但国家知道的是否高尚却是由人来决定的!主公想让自己成为哪种国家,便能成为哪种国家!说句不谦虚的话,就像小人,小人貌不惊人,才不出众,但能从道德上来要求自己,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因此小人便是一个上等的人!”

“咦!你是上等人?哈哈哈哈,那依你所言,寡人的大秦国也是上等国家了么?”

“主公但能以高尚的情怀要求自己,要求秦国,秦国为何不能时尚等国家?”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秦桓公得他一拍,果然深感舒服,心中高兴脸上不由自主便露出可笑容,旋即想道:“我欲出兵伐晋,若是被他一拍,便改变了主意,岂不是太没立场了?”想到此地,旋即又收起笑容,板着脸对那吕相说道:“你倒是很会说话,寡人可以免你一死,只是这结盟之事么,你莫以为你说得好听,我就会答应与你!”

吕相虽然低着头,似乎啥都没看,但却早用眼睛细细地打量着秦桓公的一举一动,见他如此说话,笑着说道:“下官只是一个传信的,我把我们主公的意思告诉你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你去不去,按说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可惜啊??????”

说到这里,他却住嘴不说了。

秦桓公耐心地听着他的下一句话出来,却是再也不见,不觉得十分着急,便忍不住问道:“你说可惜什么?有什么好可惜的?”

吕相见他问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才缓缓说道:“按理说,小人只是一个送信的,这等国家大事,也不是我这等小人物可以评论的!主公既然问起,我就说了吧!你秦国弱小的时候,和中原尚且和睦,如今强大了,却长长遭受无端的误解,无论是缪公的仁义,还是康公的强暴,都不被中原诸侯认可,主公可知道是为何么?”

这恰恰是秦桓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他即位之初,晋齐等中原大国,以同奉仁义,皆为周朝正统为名,积极拉拢曹、蔡、卫、宋、小株国等国在秦国四周筑起了一道围墙,秦国遭到孤立。眼见父亲秦共公文攻武吓均不起作用,秦桓公便常常这样想:“我国弱小的时候,还有一些朋友,为何到现在强大了,却一个朋友也没有了呢?缪公对他们仁义,他们阳奉阴违,暗中掣肘。康公对他们强横,他们也是明里奉承,暗中却是积极拉拢诸国,联合起来防范我大秦。难道是他们就是不吃好粮食,欠揍么?”

果然过了不久,楚国崛起,楚庄王的恃强争霸,横暴杀戮,终使中原臣服,称霸中原,给了秦桓公很好的启示。

秦桓公心中暗暗好笑:“这中原各国原来不认好人,你对他好了,他们不会感激你,还会无端怀疑你,你对他霸道了,揍他一顿,他倒是诚心诚意的服气起你来!”这其实也是他打定主意要恃强征服晋国,从而进一步称霸中原的动力。

他打定了主意要强攻中原,却不曾想到他们国家还有一个史颗,这史颗性情执拗,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常常不厌其烦地给他讲什么仁义治国的大道理,讲着讲着,他自己又有些迷惑起来了,到底是应该仁义呢,还是应该武力服人呢,他又有些迷惑了!

正在迷惑的时候,这吕相却说出了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岂能不让他大感兴趣?见到吕相问起,秦桓公急切的问道:“你道为何?”

吕相见他问起,便清了清嗓子说道:“东西方之差别,不在于人种,而在于思想传统。中原诸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周朝的皇亲贵胄得周王恩宠所封赐,而秦国???主公恕我直言,乃是养马出身,因救亡有功才得封赏,成为诸侯。在秦认为中原诸侯乃是一帮依赖祖荫的纨绔子弟,自己没啥作为,却仅仅因为身份,便得了封赏,有何可骄傲的?在诸侯则认为你大秦国一个马夫凭啥得国?此是其一。况且,秦国得国的年限远远少于中原诸国,中原诸国源远流长,岂能服气一个年轻的国家?此时其二。再有便是,中原诸国,既是自谓正统,自然尊奉周王室的仁义治国的理念,但你大秦却不是如此,大秦久处西戎之中,自然而然便沾染了西戎的风气。西戎诸国,不信礼仪,唯以力强为尊,且民风散漫,素好自由,故而秦国的思想传统和东方自然大大不同。此时其三。有此三大区别,就算是你再以仁义示人,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这就是无论缪公的仁义还是康公的威武都不能在中原找到真正朋友的真正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