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六十五回 晋伐郑兵临城下全文阅读

第三百六十五回 晋伐郑兵临城下

第三百六十五回晋伐郑兵临城下尘土飞扬之中,鳌二说道:“走,去找我们的人去,曹军既然不行了,我们自己要组织起来,杀退宋军!”

鳌二来到城外找到乡亲,振臂一呼果然有数百人响应!

从此后曹国出现了一个队伍。这个队伍的主体人员由塔里村人组成,专门偷偷袭击宋军。这些人神出鬼没,变幻莫测,并不和宋国人正面接触,专门偷袭,打了就跑,手段狠辣,凡是被他们袭击的宋军,不是被斩首示众,就是被砍做肉泥,因此上,宋军一听到他们的名字便如见到了厉鬼,万分畏惧!

因他们不以正规队伍的形式出现,常常是十几人一个连,因此被宋军称为塔里连。他们神秘莫测,滑溜无比,变化多端,袭击宋军时,他们便是战士,是魔鬼,不执行任务时,他们便是普通百姓,端的是十分难缠。因为他们对入侵军队残酷无比,各种残酷的手段无所不用,严重地威胁着入侵曹国的宋军的安全,也间接地打击了中原各国的蛮横霸道的习惯,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被以齐国、晋国为首的中原大国列为恐怖组织。当然谁都知道,他们哪里是什么恐怖组织,只不过是一群被欺负的走投无路的普通百姓而已!

塔里连对宋军残酷无比,对宋国百姓却是甚好,因此纷纷不惜赔上身家性命也要保护他们,更有那家中有男丁的,纷纷把自己的儿子献出去,为他们效命。塔里连越来越大,转瞬之间,发展成了一个具有五六万人的巨大的队伍。这个队伍作战英勇强悍,深受百姓爱戴,却使宋军闻风丧胆,望风披靡。

郑国救曹的消息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塔里连振奋万分,群起相助。宋军自以为有晋国相助,对付一个小小的宋国还不容易,哪里想到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日日疲于奔命,对付这些神秘莫测的敌人,令他们心神俱疲,焦躁万分。正在焦躁无奈之时,却见郑军大队人马到来,只得仓皇迎战。但他们早被那些民间队伍折腾的人困马乏了,哪里还有半丝斗志?前有郑军后有塔里班,左支右绌,被一下子打得大败,狼狈鼠窜!

郑军意外得到塔里班相助,大败宋军。宋国不敌,节节败退,郑国不依不饶,率队直追,直*宋国都城宋城。

宋君宋平公眼见郑国兵临城下,乱了阵脚,急向晋国求救,这晋悼公倒是言而有信,遂派韩厥为帅,荀偃、赵武为左右军率领十万晋军直*郑都新郑!这韩厥,姬姓,韩氏,讳厥,谥献,其名韩厥,史称韩献子,韩子舆之子。此人生得身高九尺,身材健硕匀称,脸庞清瘦,目光刚毅,面黑微须,站在那里不怒自威。此人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韩国的先祖。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稳健踏实,精忠报国,英勇善战,作战勇猛,颇立战功,端得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骁将。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讳偃,字伯游,全名中行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智罃)堂侄。赵武,又称赵文子(前598年-前541年)、赵氏孤儿。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史称赵庄姬,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把他记载为晋成公之女,并非事实。此人虽被司马迁记载为女子,但此人却不是小沈阳那样的“纯爷们儿”,乃是一个真正的昂昂藏藏的大男人。他身高八尺开外,身材壮硕,浑身筋肉虬突,豹头环眼,虬须如戟,手持一根熟铜棍,两膀一晃有万斤之力,端得是勇猛无敌,所向披靡。

三人率领晋军浩浩荡荡杀奔新郑城,不消两日,新郑城在望。

郑君简公见联军不救宋国反来攻郑,倒是大出他的意料,心知大军尚在宋城,国内之兵岂是晋国的对手?急切间,简公二弟子蟜上前说道:“晋国势大,我们的大军又不在国内,若要强行拒敌,倒可能被晋国占了便宜,以臣弟之见,不如先不出战,令人前去楚国搬取救兵,等楚国兵来,再给他个两面夹击,晋国必败!”郑简公点头道:“寡人正有此意!”连忙遣大夫姬延直奔楚都郢都,向楚国求救!

韩厥三人率部来到新郑城下,抬头一看,但见新郑城城门高挂,吊桥升起,遂屯兵在新郑城东。列阵已毕,韩厥令赵武前去叫阵,对他说道:“我们此次出兵,意在助宋退兵,若那郑简公明白事理,撤了围宋之兵,与我结盟,奉我晋国为盟主也就是了,不必过于纠缠!”

赵武得令,挥舞大棍,战车如飞,烟尘滚滚来到新郑城下,对着城头高声断喝:“郑国之人听真,我乃晋国上卿赵文子是也,曹国不奉国际规约,擅自拥有超级武器,宋国伐曹实乃替天行道,并无不可,你们不明是非,强行出手,自绝于国际社会,已成了国际公敌!我家主公仁德爱人,不想就此灭了郑国,请你们把握这个弃暗投明,归附国际社会的机会,还不与我速速下城投降,你若投降,和晋国结盟,奉晋国为盟主,我们可既往不咎,许你郑国继续存在下去,如若不然,触怒天颜,把你郑国踏为平地!”

郑简公指望楚国来救,岂能轻易投降?遂吩咐守城官兵,严阵以待,等待援军,援军未到之前,无论他们如何辱骂,都不要出战。若晋国强攻便以滚木礌石伺候。叫他们在城下爱如何骂就如何骂,不要理他!赵武在城下骂了半天,见没有动静,只好回来向向韩厥禀报:“郑国闭门不出,也不对骂,看来是打定主意不出来了,如何是好?”

韩厥沉思半晌道:“我国伐郑,楚国必来救应,我们不能久等,须速战速决!”说到此处,传令立即攻城,只打东门,放弃其他三门不要管他,先拿下新郑再作打算。

晋军大举攻城,郑国拼死抵抗,但这郑国毕竟不是晋国的对手,郑国大军又被宋国牵制得死死的,不能过来援助。眼看新郑就要被晋国拿下!放下这边不提,宋国那边也打得一塌糊涂,如火如荼!那子驷听得消息,晋国发兵直奔新郑,大惊失色!慌忙令郑国军队撤离宋城,往救郑国。没承想,这边刚要撤兵,那边宋军也得到了消息,却又打开城门追击出来!郑军待要回击之时,那宋军却又回城去了!就这样,你不走我就不出来,你若走,我就尾随追击,只把个子驷惹得火冒三丈,头痛无比,却又无可奈何。最后还是那鳌二对子驷说道:“元帅此次发兵,是为了解救我曹国,却不想反而连累了郑国,我虽是一介草民,但也知道一个义字。我在这里抵挡宋军,将军只带领人马,回去解救郑国之急,也算小人尽到了小人的一点心意!”

那子驷说道:“宋国之兵虽然熊包,但毕竟你们是一些村民,又不是正规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了他们?”

那鳌二笑道:“我们曹国受郑国搭救之恩,替我们复国,我们作为平民百姓,已经感激不尽。我们也许打不过他们,但一时半刻还是能支撑的了的!大不了我们以我们的性命给他们拼了就是了,有何可怕?只是若是因为我们曹国的事连累郑国,我们可就真的过意不去了!元帅不要客气了,快些带人走吧!”

子驷见他如此英勇,对宋国的正规军毫无惧色,不由得大感激动,心中担心郑国的安危,也不再多说,遂对那鳌二道了一声:“你等千万要小心了,能拖他们一时便是一时,不能拖,就直接逃命,不要和他们硬撑!”

说罢率领郑国大军徐徐撤退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