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七十六回 侄即位公子围暗妒全文阅读

第三百七十六回 侄即位公子围暗妒

第三百七十六回侄即位公子围暗妒这一个时期,中原各国都有些累了,于是各国集体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因为没有了战争,整个中原开始寂寞了起来。有时候,无事可记,本身就是一件大好事。

但这世间既然有了许多人,有了许多国家,有人,有国家,便会有利益,有了利益,便会有利益的纷争,便会发生矛盾,矛盾小了,是怄气,大了,在于个人便会发生争斗,在于国家便会发生战争!因此,这世间的和平和友爱虽然美好,但也只能是暂时的。

因此上,这是非,便如水里的瓢,这边摁下,那边起。秦国的是非刚去,楚国的又来了!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楚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原的大事!我们虽然讲的是秦国的故事,但这楚国既然和秦国是邻国,二国之间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通的,自然不能不提。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却说那楚国大有作为的君王楚庄王,在前回书中飞了鸣了一阵后,显示了他的强大威力。但毕竟楚庄王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死,终于在公元前591年这一年死了。他死之后,传位给儿子共王.共王传到儿子康王招,康王招死了,传到康王招的儿子郏敖。

这郏敖,原名熊员,乃楚康王之子。此人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位之时,精兵简政,富国强兵,把个楚国治理的好胜兴旺。但此人虽善于治国,但不善于治家,在他在位之时,他的叔叔公子围逐渐坐大了起来!

这公子围是郏敖父亲康王的兄弟.康王在位时,很宠爱他四个兄弟.这四个兄弟,一名公子围,一名子比,再就是子哲和弃疾。

康王临死之时曾经把郏敖召到近前,对郏敖道:“你为人慈爱,精明练达,立你为王,我是放心的。但唯一不放心的是我的四个兄弟,也就是你的四个叔父。这四个人自幼陪我打下江山,立下了不少战功。作为兄长我不免有时会溺爱他们,以至于让他们眼高于顶。这四人中子比憨厚,子哲鲁莽,弃疾懦弱,均不可虑,可虑的是你的二叔父公子围。公子围为人深沉多智,杀伐决断,心狠手辣,我在位之时,他敬我是他大哥,还不敢唐突,你即位之后他未必心服。你断不可把主要的政事交付给他,以免他坐大。如见他有异心,你断不可优柔,当立即斩之!”

说罢两眼一闭,阖然长逝。

康王死后,郏敖即位。在郏敖登基典礼上,群臣纷纷向郏敖道贺。公子围心道:“楚国的江山,并不是你一个人打下来的,也有我一份功劳!自古道,兄终弟及,我为楚国立下如此功勋,你却不思把王位传授与我,只顾得自己的儿子,什么东西!”他胸中怨恨,嘴上却不能说出。眼见诸大臣争先恐后向郏敖纷纷表示祝贺,他自然也不肯落于人后,挤上前去,眼含泪花,双手颤抖,激动地说道:“楚国上下翘首企盼,终于盼到大王登基,楚国称霸之日指日可待了,此真是我楚国祖宗之福,群臣之望,百姓之幸啊!”

堂下一人,偷眼望着公子围,先是悚然而惊,再而微微而笑,那人生得皓发洁白,两眼昏花,腰弯似虾,却是楚国大夫伍举。伍举一作椒举。春秋时楚国人。伍参子。楚大夫。伍子胥的祖父,伍奢之父。因避祸奔郑、晋。赖蔡声子于令尹子木处荐贤,始得返楚复仕。楚灵王三年(前58),出使晋,请诸侯与楚会盟,使楚国摆脱孤立状态,他亦因功著称于楚。这人表面上昏庸糊涂,实际上却精明似狐,我们以后还会提到他,这里不再赘述。

且说那楚王郏敖虽有父亲临终遗命,但见四位叔父对自己即位并无异议,且尤其是二叔父公子围对自己的即位如此热烈地道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显见得是真心的。于是就让公子围做了楚国令尹,主管楚国的军事。他心中暗笑:“父亲真是多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怀疑!”

楚王登基,郑国遣使前来道贺。郏敖送走郑国使节,心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既然来了,我们也要回访一番才是!”

于是在次日早朝之时,对那公子围说道:“寡人登基,郑人来贺,来而不往,恐有失礼。寡人本待亲去,有孔有不便。昔日先王在位之时,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东对吴国,两面作战。广大将士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为解此严峻的形势,康王不得不与晋国和解,订约罢战息兵,平分霸权的盟约。这郑国摇摆于楚晋之间,素无定形,我若亲自出使郑国,不但于理不合,相反还可能引起晋国的猜忌,不如令尹辛苦一趟,前去郑国回访一下!”

公子围见郏敖对自己如此客气,又岂能说不去?遂接口说道:“老臣身为楚国令尹,为了国家,赴汤蹈火尚且在所不辞,何况出使他国?大王稍安勿躁,待老臣收拾一番,次日一早,便出使郑国!”说罢做出一副欢欣鼓舞的样子去了。

公子围出使往郑国去,一路风尘仆仆,加上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冰霜满地,好不辛苦。公子围出身贵胄,王室子孙,生活何等优裕,那里忍受过这般辛苦?因此心中不满,恨那郏敖自己在郢都安享尊荣,却让自己餐风饮露。

又一想:“自己平白把个王位丢了,郏敖却立为国君,自己反居臣下,今天把自己派往郑国,显然是不相信自己,把自己流放到郑国!自己以楚国公子之尊,却要受这份鸟罪!”心中好生恼恨!思思量量,车子缓缓地来到了一处地方,但见此地人烟稀少,十分空旷。

一行人正在走着,却听身后一声高喊:“公子稍等,老臣有一个重要消息要想公子禀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