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九十八回 报私仇伍子胥伐楚全文阅读

第三百九十八回 报私仇伍子胥伐楚

第三百九十八回报私仇伍子胥伐楚伍子胥心道:“就问这公子光礼贤下士,虚怀若谷,果然名不虚传!”

心中暗暗发誓:“我自逃跑,你有本事便来捉我,为何要连累我家人?可怜我吴氏一族,祖祖辈辈为楚国卖命,却落得个如此下场!我今发誓,定报此血海深仇,不灭楚国,鞭杀楚平王,誓不为人!”

趁这伍子胥一时无事,我们再介绍一下这公子光。公子光是吴王诸樊之子,吴王寿梦之孙。吴王寿梦有子五人分别为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蹶由。五子之中,寿梦又最喜欢季礼。

依照惯例,诸侯传位,一般是父死子继。但这寿梦却欲将王位传于其四子季礼,季札以有兄长而拒绝接受。这寿梦也真是执着,季礼越是不要,他便越发想要传位与他。于是便定下了一套古怪的传位规矩,要求诸子之中,凡要求即位的,必须接受一个条件,也就是兄终弟及,诸子依次传位,一直到传给季札!看你还能不接受!

没承想,这寿梦执着,这季礼更是倔强!眼看着大哥诸樊、二哥余祭、三哥余昧三个哥哥均遵照执行,轮流坐庄,分别即位,做了吴国国王。等到三哥余昧死前,欲将王位的接力棒交给他时,他却仍然拒绝,扔下接力棒跑了!余昧无奈,只得传给自己的儿子僚。

这王位继承也如排队,既然定下一个规矩,大家先来后到,按照这个规矩排下去,自然也不会有人有异议。但若是哪一个人,破坏了规矩,插一个塞儿进来,便会引起大家的不满,以至于有可能会引起流血冲突来!

这余昧不遵祖上规矩,不传位于弟弟季礼,而传位于儿子姬僚,引起了公子光(阖闾)的不满,以至于引发专诸刺王僚,及吴攻楚,吴越争霸等故事。此事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这伍子胥。这伍子胥本乃悲伤过度,身体却无大碍。加之他体壮如牛,一旦确定了报仇的目标,便很快恢复过来。为报救命之恩,也为了依附公子光这棵大树,他从此倒是在公子光这里死心塌地地呆了下来。

伍子胥经过观察,知道公子光心有大志,于是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与谋国政。吴王阖闾夺位后把吴国都城从无锡迁至苏州。苏州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之称。伍子胥借苏州地杰人灵之利,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

伍子胥助吴国强大以后,被吴王阖闾封为吴国相国。他在帮助吴国发展强大国力的同时,仍然念念不忘父兄之仇,多次游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谁知太不遂人愿,还没等伍子胥兵发楚国,这楚平王就一命归天了!这一年是公元前516年。

楚平王死后,平王之子芈轸即位,号楚昭王。

楚昭王,名熊壬(约公元5年~前489年),芈姓,熊氏,又名轸。楚平王之子。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不满10岁的太子壬继立,改名熊轸(珍),是为昭王。

听得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放声大哭,捶胸顿足不已!许久,仰望长天道:“天啊!你为何让他这么早的死了呢?我大仇未报,你叫我去找谁报去?”

随即又喃喃自语道:“你以为你死了便一了百了了么?我不把你鞭尸一千,挫骨扬灰,誓不为人!”

公元前515年春,伍子胥率领十万吴军攻打楚国。伍子胥深知楚国的软肋,处处占得先机,使楚军在交战之中处处受制,顷刻之间歼灭楚军五六万人。楚军眼见不敌,只得节节败退。眼看楚国就要被吴国所灭,伍子胥却听吴国传来消息:“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因不服吴王阖闾为王,趁着元帅率兵攻打楚国,已经率兵反了!现在苏州被围得铁桶一般,情景十分危急!”伍子胥听罢大惊失色,随即收兵回国。

伍子胥率领吴军飞速赶回苏州,却见公子掩余,公子烛庸正在率领三万吴军奋力攻打苏州城,眼见得攻城的将士纷纷攀援而上,把个苏州城墙怕得黑牙牙一片,眼看就要失守!

伍子胥带兵一阵冲杀,攻城的吴军被杀的四散而逃。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眼见势头不好,只得呼啸一声,作鸟兽散,公子掩余逃奔徐州,公子烛庸却逃向钟吾(今江苏宿迁市)去了。

伍子胥眼见大仇得报,却不曾想却被吴国的内乱打破了计划,心中不免大感遗憾。幸好见吴王阖闾安然无恙,这才心下稍安。

正在他回到府中,心中烦闷之时,却听家人来报:“报告相国,门外有一人自称是齐国的孙武,要来求见丞相,相国是见还是不见?”

伍子胥惊问道:“你说是谁?”

那家人又重复一遍,伍子胥不等他答话便匆匆走出大厅。那家人从未见他如此匆忙,不由的大感奇怪,心道:“是什么人有如此魅力,能够让丞相如此匆忙地前去迎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