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四百三十八回 引白公楚国埋祸殃全文阅读

第四百三十八回 引白公楚国埋祸殃

第四百三十八回引白公楚国埋祸殃这关尹乃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见到悼公亲自前来道歉,心中感动。早期心中的不满,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遂对着悼公施礼道:“臣乃一莽夫,能得现在的地位,已经是十分荣幸,岂敢让主公道歉。主公若是有所差遣,便直说就是了,末将便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秦悼公听罢,对着关尹翻身跪倒,双眼流泪,说道:“请将军救救秦国,救救寡人!”

那关尹见罢,大吃一惊,慌忙也跪倒在地,急切地说道:“末将乃是主公的臣子,岂敢担当主公如此大礼?主公如此对待末将,岂不是折杀末将了?主公但有事情吩咐一声便是,末将便是舍了这条性命,也在所不惜!”

那秦悼公这才把子蒲造反,把他赶出雍城之事说了。

关尹听罢须眉倒竖,勃然大怒道:“子蒲贼子竟敢如此!主公不须烦恼,臣即刻发兵,将此贼碎尸万段!”

老子呵呵笑着上前说道:“我就说吧,这关尹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主公这次可放心了?”

关尹帅五万精兵随同秦悼公兵发雍城。

放下这边不提,单说孔子这边。

这孔子出秦入楚,不消三日,便到了楚国过度郢都。

抬头一看,果见郢都城门大开,一些楚国百姓没命地从郢都城里蜂拥而出。

孔子走上前去,抓住一人细问,这才知道,原来是楚国的白公胜因不服现楚王惠王为君,率兵反了!这就是著名的白公之乱!

说起这白公之乱,还得从楚国已故先王楚平王说起。

楚平王有子五人,长子子建(字子木)、次子子申(字子西)、三子子结(字子期)王子启(字子闾)王子珍(即楚昭王,秦女所生)。

我们在前文书中讲过,这子建娶秦女孟赢为妻,后被父亲平王夺去,从此后父子生隙。楚平王六年(前5年),由于费无极的挑唆,被迫离楚都,居城父(今河南宝丰东)。次年,费无极又向平王进谗言,诬陷他要联晋叛楚为乱,平王拟将他处死,他惧而奔宋(今河南商丘一带)。后因避宋国华氏之乱,又入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郑人以礼相待。他利用郑人对他的信任,与晋人策划袭击郑国。郑人察觉,并获得证据,乃将他杀死。太子建在郑国期间,娶齐女,生子熊胜。

熊胜见父亲被郑国处死,遂逃到吴国,在吴国避难。

楚昭王历经吴楚之战后,幸得秦国相助,这才把吴国赶出楚国,得以复国。

公元前489年,楚昭王病逝。

楚昭王死后,其子熊章即位,谥号楚惠王。

楚惠王即位后令尹子西见熊胜在吴国凄惶,遂向楚王请求让熊胜归国。

这子西我们在前文书中说到过,便是那协同秦国大庶长子蒲击退吴军之人。子西因击退吴军,护送楚昭王即位,被封为楚国令尹。掌管楚国军政大事。

见子西请命,楚昭王正要点头答应,却见堂下走出一人。但见此人须眉皆白,身板硬朗,脸型瘦长,却是大臣叶公。这叶公大家应该熟悉。便是我们从小便学过的叶公好龙的故事里的叶公。这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想当年孔子赴楚,欲投叶公,来到叶地,面见叶公,说明来意。叶公见孔子虽一介布衣,但门下弟子却是一个个都是将相之才,端的是好英雄的人物!心道:“他门下这么多弟子,哪一个不是能文能武的将相之才?万一我叫他住在我这里,他要是架空了我,我可怎么相处?”想到此地,遂对孔子委婉地说道:“先生乃当世高贤,能来到我这小地方,老夫深感荣幸。先生本是蛟龙,叶地这汪水太小,岂能容得下先生这般的英雄人物?真是抱歉了!哈哈!”

孔子心道:“这老家伙分明是怕我夺了他的权,还说这些漂亮话来搪塞我!”

想到此地,哈哈笑着说道:“久闻叶公求贤若渴,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小老儿谢过叶公替小老儿想得如此周到了!只是小老儿乃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儿,哪里敢自称什么龙了?”

说罢,率领众弟子告辞而去。

孔子自己久受人拒,连番受挫,抗压能力十分强悍,自己并没有当一回事。弟子们却替孔子万分抱屈,于是便编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来讽刺这叶公。用以讽刺那些表面上求贤若渴,实际上鼠肚鸡肠,嫉贤妒能的人。

书归正传,且说这叶公走上前来,对着楚昭王拱手道:“老臣素闻此人狡诈好斗,叫他回来,恐对楚国不利!”

子西说道:“叶公之言差异!此人诚信勇敢,慷慨好义,岂能对国家不利?若是大王对他不放心,我们也可以把他安排到楚国边境之上,让他保卫边疆,岂不是正好利用了他的长处,而避免了他的短处了么?”

叶公说:“符合仁义才叫诚信,遵循道义始称勇敢。熊胜其人,江湖义气颇重。为人处事,不分善恶,不辨黑白,只要符合义气,便会言出必践。故此,熊胜手下所蓄,皆亡命之徒,敢死之士。这样的人,不是一世枭雄又能是什么?言出必践,未必诚信。使气舍命,难说勇敢。君留熊胜,乃养虎为患。终有一日,必被虎伤!大王一定要慎重呀!”

子西听罢哈哈大笑道:“叶公好龙,难道只好画中之龙乎?画中之龙,有龙型,却无龙之害,果然是四平八稳!但画中之龙虽然无害,能行云乎,布雨乎?为倒洗澡水,把洗澡水里的孩子一起倒掉,这样的行为,岂不愚蠢乎?”

叶公好贤,却又太过谨慎,昔日未能留住孔子,被他引为一生之憾,今日见这子西揭他的老底,自是恼羞成怒,只气得脸色煞白,遂拂袖而去。

子西见再无人阻拦,便把熊胜召了回来。令他驻在靠近吴国边境的“白”地。熊胜因被封于白地,而称白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