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四百六十四回 遇猛将智计擒敌全文阅读

第四百六十四回 遇猛将智计擒敌

第四百六十四回遇猛将智计擒敌那陷马坑足足有十几丈深,两个秦军找了两根绳索,在四五个人的牵引之下,战战兢兢的下去。

两人下得坑里,寻了半晌,却仍然没有发现那茅垣的尸体!

正在惊讶之间,只听一声野狼一般的嘶叫,那死去的战马却凭空地站立了起来!

随着那战马立起,战马身后突然窜出一人,却是那茅垣!那茅垣纵身一跃,挥起禹王神槊把二人头颅砸烂。

二人连喊都没有来得及喊一声,便翻身倒地而死。

杜伊如遇鬼怪,心中惊怖,嘶吼一声道:“快些给我填土,把这人活埋了!”

两旁的秦军心中恐惧,不待他吩咐完毕,便纷纷挥起巨铲,但见尘土飞扬,纷纷向那坑中填了过去!

时间不长,但见土坑填满,渐而成丘。那茅垣却始终未再出来。

这杜伊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正要喝令秦军回去交令,却见那土丘渐渐松动,尘土不断往两边落下。少时,那土丘松动的趋势加紧,越发激烈。好似有一物拼命上窜一般。时间不长,土丘之上出现一个凹坑,玩坑里突然冒出一个布满尘土的头颅!却是那茅垣从陷马坑里钻了出来!

杜伊大惊!慌忙令秦军张弓搭箭对准那茅垣。

过了片刻,见那茅垣呆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昏过去了。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遂走上前去,用手试探了一下,那茅垣果然毫无动静。原来他求生心切,凭着一股强大的意志力,自十几丈深的地方钻了出来,却早已筋疲力尽,累昏过去了!

杜伊令秦军用牛筋绳索将茅垣绑了,栓在马背上带回了秦营。

那边秦军见这茅垣已被捉住,呐喊一声,直奔义渠国兵营冲去。义渠国兵马如同狼群,一旦失去头狼,便乱哄哄不知所措起来。被秦军一阵乱杀,留下无数尸体跑得无影无踪了。

眼见义渠国败退,那杜伊这才将生擒茅垣之事向厉共公禀明。厉共公听罢,又惊又惧,心道:“这孩子是人还是妖?为何如此厉害?”

遂喝令秦军将那茅垣带了过来,扔在地上,见他兀自昏睡不醒,以水浇之,那茅垣才缓缓苏醒过来。

茅垣醒来,见自己四周围满了秦国之人,心知自己已被俘虏,遂用两只狼一般的狠毒的眼睛盯着厉共公,一言不发。

“你已被我擒住,你心服么?”厉共公问道。

那茅垣似乎是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瞪着一双倔强的眼睛望着厉共公,兀自一言不发,那眼光里分明表明了:“不服!你们若是凭真本事将我捉住,我自然心服口服。但你们却是用了这等下三烂的手段,如何叫人心服?”

见他一言不发,厉共公哈哈笑道:“你心中不服是么?”

那茅垣用利刃一般的眼睛盯着厉共公,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道:“你要杀就杀!罗嗦什么?”

见他临死之时还如此倔强,厉共公眼中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只见他紧皱眉头,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似乎在做一个重大决定,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只见他走着走着,突然停住,牙关一咬道:“你不是不服么?我放了你,我们再打一仗如何?”

说罢,也不等那茅垣回答,从身上抽出宝剑,对着那茅垣身上的铁索砍了几剑,铁索应声而落,对他说道:“你走吧,你若不服,我们就再打一仗!”

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把秦军闹得一头雾水,就是那茅垣也开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起来。

只见他愣愣地望着厉共公,望了半晌,见不似有假,也不道谢,飞身而起,来到一个秦将面前,抬手将他拉下马来,飞身上马,右手一拍马臀,飞驰而去了,遥遥地但听那茅垣说道:“你我既已打赌,不管如何,我被你擒住,便是我输了!我答应你,在你死之前,我不会再让义渠国骚扰秦国了。当然,如果你们欺负我们,就不能怪我了!”

那声音越来越远,渐渐地就听不到了。

眼见他方才还是奄奄一息的样子,转眼之间,却又具有如此能为,秦国上下,大感骇然!

此后,义渠国果然信守承诺,在厉共公在世期间,未再侵犯秦国一草一木。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年),秦厉共公去世,其子秦躁公继位。

秦躁公即位之时57岁,此人性格不像他的父亲厉共公般好斗。此人性格平和,甚至有些懦弱。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惹别人,别人不一定不惹你。

躁公即位十三年春天(公元前40年),趁天气晴好,秦躁公正在御花园游玩。眼中所见,只见艳阳下桃花齐放开的漫山遍野,满目粉白,开的煞是热闹!嫔妃、宫女们有的嬉笑玩闹,有的痴痴发呆,有的和声细语,有的沉默寡言,沉醉于这春风春意之间。躁公正在陶醉之间,突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舍人匆匆跑来,附耳对躁公说了几句话。

躁公立刻把脸沉下,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且在这里游玩,待寡人回去处理一些政事!”说罢,也不多做停留,随着那舍人来到大殿里。只见大臣们都在殿里等候着了。

右庶长赵晁上前说道:“南郑郡守智开造反,臣等没有主意,请主公定夺!”

这南郑县,周朝时为褒国的属地。周朝衰败时,郑桓公被犬戎所杀,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城南郑。南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地接蜀国。

这智开在秦厉共公在位时,因与其兄智伯有隙,为怕诛,带邑人逃到秦国。逃到秦国以后,厉共公封其为新政郡守,之所以调离其所带到秦国的智地,有防其叛乱的意思。智开对厉共公对他的防范耿耿于怀,因自己逃到秦国本有求秦国庇护之意,手中牌并不多,也无可奈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