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次元小说 > 闲谈古事 > 第三十四章全文阅读

第三十四章

好了说完许由和巢父,下面该说另一位贤者善卷了。善卷,又称单卷相,单父人(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传为尧舜时隐士。他辞帝不授,归隐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德播天下,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

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是有名的贤人;帝尧南巡北归时途经善卷居所,尧自觉德行达智不如善卷,认识到对于贤德的人,不能自骄自傲,必须谦恭好礼,以平民对待长者、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去拜访他,让善卷居主位,尧站在下边,面向北施礼求教。

帝尧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随行人员不理解。问帝尧说,大王是天子,善卷是平民,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 帝尧解释说:因为善卷是得道的人。对于得道的人,不可傲视。我的德行智谋不及善卷,所以向他行弟子拜师的大礼。从此,善卷以“帝者师”的美称名闻天下。离德山不远有一个地方自古就名尧天坪,相传尧帝就是经那里到德山的。 舜继位后,听到很多关于“帝者师”善卷的事迹,也在南巡的途中专程到枉人山拜会了善卷。经过交谈,由衷佩服,要将天下禅让善卷。善卷力辞:“我立身于宇宙之中,冬天穿着皮衣御寒,夏天穿着精细葛布能够防暑。春天耕耘播种,身体能够劳动;秋天获得丰收,粮食足够一年的食用。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优哉游哉,怡然自得。我哪里会去想承担治理天下的大任呀!哎呀,您真是太不理解我了!”说罢,善卷为避免舜帝的再三恳请,躲进深山之中去了。隋朝刺史樊子盖莅任常德,听说善卷曾居枉山,故将此山易名“善德山”,后人简称德山。于是便有名谚“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1956年6月,毛 泽 东在写《水调歌头?游泳》词时,提及这则广被人口的民谚。

善卷,一说居于菏泽单父,即今菏泽单县。先秦时代单父一名由此而来,单县至今有单卷传说。善卷为东夷人,东夷族“居雷泽”,即今菏泽境内大泽,菏泽地名亦因古大泽而来,在汉语中菏字为专有字,专指地名,可见此字在汉语中来源已久。单县至今有单姓居住,族裔众多,古云曰:单无二单,指的是单姓起源单一,来源于单卷,其家谱可追溯。史载善卷为避免舜帝的再三恳请,躲进深山之中去了,而其族为纪念他,遂以单为姓,沿用至今。因东夷族多活动于山东境内,尤其菏泽境内,若以常德德山为善卷早期居住地,疑不太合适。

单县传说单卷是远古后期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今山东单县)。唐尧坐天下听说单卷得了道,就面朝北来侍俸他,等到尧把天下让给虞舜以后,舜又去亲近他,要把天下让给他。单卷说:“余立于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宇宙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盛传其后,单卷南下过江而隐居于江苏宜兴山中,今有单卷洞,为四A旅游圣地。古人为纪念他,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夏商为单父邑,秦置单父县,直到明洪武初年,去父字而为单县,单父城是菏泽具有四千年历史的古城之一。

帝尧虽说总是让位不成,但是从来没有停下过寻访贤者的脚步。接下来帝尧又陆续拜访了方回、披衣、子州支父等人。

方回,是上古时代的方姓著名人物,也是传说中的古仙人。西汉刘向的《列仙传?方回》中记载方回在帝尧时曾隐于五柞(zhà)山,帝尧聘方回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方回于是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汉书?古今人表》记载,尧帝时有隐士方回,与舜为友。《后汉书?周盘传》中记载:“昔方回、支父蔷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这是说,方回是尧舜时期的隐士,善养生之术,帝尧曾经聘请他在五柞山中练食云母,而这位方回的寿命很长,历尧、舜时代至夏启末年才化做仙人而去。《帝王世纪》亦有“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的记载。依此,则尧、舜及夏初,今登封东南部仍然是方雷氏支族方氏活动的中心区域。 后世的《方氏族谱》都说,炎帝榆罔长子名雷,因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有功,封于方山,后人因以方字为姓。如河南固始县《金紫方氏族谱》记载:方氏“始得姓者曰雷,神农八代孙帝榆罔。黄帝伐蚩尤,以功封方山,姓方。在夏曰相佐。周曰叔。”清朝人张澍《姓氏寻源》引《宋文宪方氏谱序》云:“方氏出榆罔,榆罔之子曰雷,封于方山,后人因以为氏,比他姓为先。黄帝有方明,在七圣之列。其后有(方)回,为舜友。”何光岳认为:“方回即方雷,因甲(骨文)金文的回字与雷字相似。尧都山西平阳,方回居于汾阳,两相邻近。到夏启时都于阳城(今登封告成镇),方回部落后迁至嵩县之方山,又与夏启为邻。”

那么披衣是谁呢?庄周曾说:“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日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日披衣。”披衣即蒲衣,亦写作蒲伊,以其衣蒲故名。他居住于蒲谷山,尧亲往拜访,拜之为老师。今蒲县太林乡有蒲伊村,传为蒲衣隐居之处,蒲伊村即由此而得名。蒲伊村附近有帝尧与蒲伊谈论大道的地方,后称讲道台。还有帝尧休息过的地方,后称税驾坡。蒲伊,人称蒲伊子,他所在的方国后称蒲子国,后来这里称蒲子县,今称蒲县。清人留诗中有“蒲谷贤人怀宝去,平阳圣帝策辇来”的诗句,即指帝尧访蒲衣子的故事。

传说帝尧曾去拜访一个名叫子州支父的人,请教过后觉得此人可以托天下,要以天下让子州支父。子州支父答道:“将天下让给我倒可以,只是不巧,我现在正患有幽忧之病,正准备好好治一治,不能够接受。”帝尧也不好勉强,但十分敬重其为人。但是这子州支父在历史上名声不及以上几位来得响亮。

综上所述,帝尧遍访天下寻找贤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想找到一个自己的接班人。之所以帝尧这样做,历史上基本归结为帝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的能力不足以接替自己,怕耽误了天下,所以才会遍访天下寻找贤能。那么丹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各种文献中对丹朱描述大多不是很好。传说,帝尧娶散宜氏女,生下儿子朱。朱为帝尧的长子,朱因为受封于丹水(今河南淅川),所以被称为丹朱。

又有传说说丹朱是帝尧和鹿仙女所生的儿子。话说有一次帝尧为广招天下贤士,来到藐姑射山。姑射(yè)山又名石孔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姑射村,距临汾城西35千米,方圆40平方千米。话说帝尧来到姑射山之后,先是和老百姓交流,以便了解民情。当地老百姓顺便也讲述了鹿仙女为民除害的故事。

这鹿仙女生得十分美丽。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的描述,应该说的就是鹿仙女。这鹿仙女不但美丽,而且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为民除害。仙洞沟附近黑龙潭中,潜伏一条黑龙,经常兴风作浪,惊扰行人,还溯河而上到鹿沟一带伤害鹿群。鹿仙女顾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决心制服黑龙。一天她来到黑龙潭边,向黑龙挑战,黑龙从潭中奋身腾跃而起,张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龙一指,黑龙一下子瘫软地陷在河滩上,向鹿仙女求饶,表示愿终身为仙女效劳。鹿仙女饶它不死,将它关押在黑龙洞里,变为自己驾乘的坐骑。从此,黑龙对仙洞沟一带生灵的危害始得解除。

就在老百姓们称赞鹿仙女的功德之时,忽见一位仙女凌空飘然向仙洞而去,老百姓惊喜地指给帝尧说,那就是被称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尧回尧都以后,鹿仙女的形象一直浮现于他的脑海里,萦绕在他的心头。夜里梦见鹿仙女飘飘然从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来,与他并肩携手,互诉衷情,驾云凌空同游。帝尧微服到姑射山访察,走到仙洞,远远看见林边草坪上有一个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儿腾空,忽儿遁地,穿石如人虚,履空如平地,身边有一只小鹿陪伴着她。帝尧心想,她一定是鹿仙女了,于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礼。不意她竟未答话,抽身躲到一棵松树后边,面含娇羞地装作用木梳梳头。待尧将走近时,她将木梳往这株树上一扎,又转到另一株树后边嘻笑着。帝尧也嘻笑着追赶,不觉来到一个僻静处,猛然从山谷窜出一条巨蟒,口吐红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尧扑来,帝尧后退不及,被地上的草丛绊倒。在这危急时刻,鹿仙女见状,折身一个箭步跳到帝尧身前护挡住他,倾手一指,只见那巨蟒浑身颤抖,瘫痪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尧。帝尧惊恐之余,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随回仙洞途中,互相倾诉衷情,情投意合。当晚帝尧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领着帝尧游山观景,鹿仙女指着闪闪发光的大镜石说:“我常常对着它照面整容”。走到涧沟下的石台边,鹿仙女说她“常坐在这台上梳理头髻,大家传为我的梳妆台。”她向对面岸上的层层石阶一指,说她经常从那里拾阶而上,人称仙梯。她说她经常骑黑龙去后沟的龙须瀑沐浴戏水“我喜欢这神奇的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从见到你以后,我打内心里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甘愿扶助你光大帝业”。帝尧听后,十分欣慰,表示愿作比翼鸟和鸣齐飞。二人遂订立婚约,择定吉期成婚。帝尧与鹿仙女双方结鸾俦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这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

帝尧和鹿仙女成婚后,忙于治理国事,鹿仙女也经常关照牧马场的事。这里马场就是后来的尧王牧马坡。传说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带有尧王牧马坡。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天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天枫叶红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传说这里“树为尧王栽”,是尧王的放马山,至今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留传下来的名称。《临汾县志》中以此地为临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边的东马栅、西马栅传为尧王的牧马场,鹿仙女与尧王婚后,在这一带管理过马场。

关于鹿仙女的美术作品

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个男孩,尧很高兴,因为孩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所以帝尧为他起名为“朱”。鹿仙女抚育儿子,渐渐成长。听说一只巨蟒在牧马滩吞食牧民,她想一定又是那黑虎仙在兴妖作怪。于是决心降服那只恶蟒。她从牧马滩追赶那蟒,跟踪来到梳妆台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纵身一跃,用剑直刺人那蟒的喉咙,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脱身而去,后来那里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设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只得向天帝告发,天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黑虎仙,将黑虎仙压在乎阳东南的山丘之下,是为卧虎山。天帝同时又罚鹿仙女与帝尧割断尘缘,鹿仙女无奈,将幼年的朱儿送还帝尧,从此,隐居深山。帝尧派人四处查找,不见踪影,亲上姑射山去找,没明没夜地呼唤,也不见回音。帝尧另娶散宜氏女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儿后封于丹水(今河南淅川)。,故称丹朱邑。后来人们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龙洞左旁的一个小洞窟中为鹿仙女塑像纪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因为帝尧和鹿仙女,姑射山也名气大涨。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南北两处仙洞相呼应,两洞中间横卧一条深达50米的壕沟,也即峡谷,沟南称为南仙洞,沟北称为北仙洞,两洞间深沟隔断,无法逾越。这里山势奇险,环境幽雅,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姑射山由姑射神女为民射虎的传说而得名。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