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74章 内外交困全文阅读

第274章 内外交困

第274章 内外交困

杜忠单独管理调查处之后,分散两个地区的情报机构又一次得到加强,李孝虽然明白这种特务机关的危害,但他却不能没有这样的机构。

全国这么大,交通又不方便,通讯手段极为落后,如果没有一个自己可以掌握消息的机构,深居皇宫的李孝就什么也不会知道。

如今登上皇位执掌天下,李孝才能理解后世他很多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昏君并不是皇上愿意当的,可是不当也没办法。

第一点,全国那么大,总得有人管理,在各地的官员每天干些什么,又打算干什么,皇上哪知道?其实对于朝中的官员好管理,毕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可那些外任的官员呢?有的距离长安一两个月的路程。那些极度偏边的地方,从长安出发最快也得两三个月,一往一返就是半年,就算贪污受贿,就算乱杀无辜想造反,自己都不知道。

第二点就算派出的人都是清官正直,可他们的方法呢?是否和自己保持一致?能贯彻自己的路线吗?李孝同样不能保证。

第三点周围很多部落并未形成建制,天高皇帝远,就是当地的土皇帝,如何控制他们和朝廷保持一致?还有周围的一些国家,他们名誉上是大唐的藩属国,但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从中原王朝得到好处,怎么反叛,这也是李孝要想办法解决的。

从穿越开始,以二十多年过去,李孝也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的条件,皇上不过能控制京师千里之内的范围,再远一点控制能力已下降到低点。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李孝只能有三个办法,第一修路,提高通讯速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

第二个办法,组织单独的部门,解决信息不畅的难题。所以新的情报处,并不叫情报处,而是叫国情调查处。这么做是有一个重要原因,避免锦衣卫的出现。

杜忠的调查处只管调查,并没有处置权,而调查的项目和种类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了很多方面。政治、经济、司法和科技方方面面,只要认为有必要,可以调查任何情况。

这些情报汇总后,选择有价值的提供给各部门,最重要的是提供给李孝,以便于他做出决定。

当这一条在朝堂一宣布的时候,所有的官员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杜忠,想想哪个当官的会不害怕他?因为有一点违法的事让他们知道,皇上也就能随时知道。

李孝不得不用加强情报系统来解决眼下对全国的控制问题。一般的情况杜忠不会来找李孝,因为大唐是三省十二部三院,基本已把所有工作细化,每种事情都有部门负责。

调查处的报告可以按分管制度直接转交各部门落实。送到李孝手里的很少,否则他还不得累死也顾不过来。

今天杜忠并没等朝会的时候报告,而是进宫求见,那一定是重要的事情,还是三省不能解决。也就说道:“让他去御书房等着。”

在于慧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来到御书房。杜忠以来到这里,上前施礼:“参见皇上”

李孝坐下问道:“什么事?”

杜忠说道:“从扬州方向传来报告,情报人员了解到海外的仙岛上增加了不少人,损失两名情报员也没能登上仙岛,但外围人员弄回来一条信息,那就是仙岛上有巨型海船。”

“巨型海船?”李孝问道:“什么样,知道吗?”

杜忠说道:“根据情报员报告,我们在刘家集时建造的大船和那些船相比差很远,大过不只几倍,船行速度非常快,情报人员只是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那是五桅的大船。”

李孝吃了一惊,大几倍?那是多大的船?大唐水上航远运并不发达,大部分是江河船只,海上航远不强。自己在刘家集的时候建造的也不过是几千斛的船,按后世标准也就是百吨的排水量。

比那些船大几倍,那不是已达到千吨的级别?即使达不到万吨,但几千吨是有的,能造出这么大的船,此人技术相当厉害。想到陈慧可能没死,有这样大的船也就不奇怪,看来有必要自己亲自登上仙岛确定这件事。

点点头说道:“你的人密切注意仙岛的情况,不要冒险损失人员,我会安排的。”

“遵旨”杜忠他们只是负责情况报告,并不管怎么处理,所以什么也没说退出去。但他走到门口,又转回来说道:“皇上,还有一个情况,但不却准。”

按李孝规定,调查处不能捕风捉影,所有情况必须核实后再报告,以免误导决策,见杜忠提前说出来,也就问道:“什么情况?”

杜忠说道:“荥阳郑家家主郑耀祖联合了其他几个家主在荥阳聚会,但没有了解到他们要研究什么?不过分析认为和大唐币有关,因为五姓七家的银行突然关闭,全部从中央银行兑换钱币。”

李孝一直关注的就是这个问题,虽然用这种手段掠夺了天下十倍的财富让大唐度过难关,可这是一次性的,并不能永远这么干,金融稳定一个国家才能稳定,这些世家门阀他们一旦真的联合起来,力量是不容小视的。

郑耀祖这个人在世家当中并不是最大的,他凭什么能召集其他几家齐聚荥阳?严肃的说道:“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他们聚会的内容。”

“是,臣遵旨”杜忠一见李孝果然重视这件事,连忙躬身答应。李孝摆摆手,杜忠退出去,李孝眼里闪过一丝凶狠,看来自己确实不能对他们心慈手软。武则天说的也对,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看来自己有必要收拾郑家,但他不是最大的,那幕后是什么人呢?

这一次调换货币损失最大的就是这些世家,几百年家族积累的财富可不是小数目,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可一时间,李孝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正在他想这些的时候,刘平又进来说道:“皇上,晋总参谋长求见?”

李孝说道:“宣”

晋文斌从外面进来施礼说道:“皇上,军情处报告,新罗联合契丹、扶桑和东突厥向幽州,营州一代发动进攻,东北军区姬司令和韩司令报告,因天气寒冷我们的士兵不耐严寒,伤亡很大。”

李孝的火一下来了,一群王八蛋,此时长安是秋天,已有些寒冷,北方将更加寒冷,本来以为北边没有战事,他们竟然联合进攻。他问道:“冬装还没有配发军队吗?”

晋文斌摇头:“后勤处南宫大人说皇上的圣旨刚刚下达,农业部张柬之尚书说他需要时间。再说很多土地并不是农户说了算,种什么由土地持有者说了算。棉花种植并不理想,只有从西南方向沈司令他们那里运来一部分,但很少。”

李孝无奈的摇摇头,他当时只是知道棉花产在西域,所以给沈川下令,进入西域后寻找购买运回大唐内地,再准备棉花种子。可沈川他们用了很长时间才在西域站住脚,打开局面,没有时间精力去办这些。

当报告情况的时候,李孝才知道,并不是棉花在西域就大面积耕种,也只是少量有种植的。沈川他们刚去,又是军队,和吐蕃,西突厥连续作战,经常变化地点,哪有什么办法。

虽然西南军区建立,沈川以下辖四个师兵力达到五万多人,但对于广袤的西域来说,兵力还是少,地方稳定力量并不强。

论钦陵看争夺松洲方向没有希望,转而加大西域的争夺,弄得西南军区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不得已把种子运回长安,可农部推广却受到阻挡。

李孝都不用问也知道,这是各大地主和世家在阻挡这些。种棉花是一项获利很大的项目,用棉花织出的布叫白叠布,价格并不比丝绸低,他们为什么拒绝,那就是和朝廷作对。

李孝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下令,但土地并不在农户手里,那些自耕农手里土地有限,又要首先保证粮食种植,否则吃饭也成问题。

无论怎么做,李孝都难受,这让他怒火万丈,可又无计可施。怎么办?一时间拿不出好办法,说道:“传令韩成和姬允向后退,逐步抵抗,放弃营州,退守幽州一线,越过这个冬天。”

晋文斌也愤怒地说道:“臣认为可以冬季进攻,只是损失一些人马,如果失掉营州,辽东就会丢失,再想反攻恐怕很困难,当年……”

李孝摆手阻止了晋文斌的话,说道:“不行,士兵的生命更加珍贵,地盘失去可以再夺回来,如果生命没有了,多少钱也换不回。通知军需处和军工局,后勤部,通力合作做准备,用一冬天时间准备,春天开始朕御驾亲征,平定辽东。”

晋文斌吓一跳:“皇上,大唐刚恢复一些,当年太宗和炀帝都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平定高句丽,还是高宗时灭掉的。此时辽东地区契丹,鞑靼已联合起来,不再是当年的情况,请皇上三思。”

李世民和隋炀帝的亲征李孝知道,但他们有自己了解东北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