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刀尊 > 32、黄易文章中自己的内容---境界谈全文阅读

32、黄易文章中自己的内容---境界谈

所谓“自己的内容”,就是文章中所透露和记述的作者本人的“思考,境界,心态,修养”。

借这个论述,也一起谈谈现在很多网络的模式,即借各种文化比如佛教道教等的内容,编造一个世界出来,然后在这个世界里用自己仅仅是门外汉的笔法写出。这种,趣味而已,内涵不足,作者自己的东西实在太少,比较空。多是被书中一些感人的情节吸引,算不上精品。

大唐双龙传则是拥有黄易大量的内涵的精品,将中国的天人思想和境界吸收为自己所有,再极其自然的溶入中,如此产生的文章百读不厌,哈,凡是读过大唐全文的,重看一遍绝没有枯燥和不堪的感觉。这就是黄易真正的自己的内容,也是他远胜其他现代武侠作者的最可贵之处。

大唐里的普通人物的武学境界就不消了,凡如可达志的狂沙刀法等等,都是黄易个人修养和识见所能够创出来的,并且让人产生有会于心的感觉。重来几个主要的人物和境界设定。

寇仲的井中月,星变,及至后来的井中八法。

井中月这个境界是最早启发他们的武学的一个境界,其实,很多人都有同样看到井中月,水中花,甚至我们也可以看到浏览器中的网页(浏览器=井,网页=月亮的倒影),这些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寻常的自然存在,然而两人却能从中感悟出一个无我无念的境界,确实是他们的慧根,还有就是长生诀对他们的更易,非常难得。关于境界方面,最难得的不是你学习了多少,更不是你会多少智慧聪明的话,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场合,都能从所感知的世界中感悟到另一层深刻的存在,从平凡的存在体悟真正的智慧,此方可称为大智慧。所以很多宗教内容都有这个法,就是向你的心中寻找答案,你就找得到。星变则有弈剑术的内容,在傅采林部分再详谈。井中八法,则已经完全驾临于井中月的境界之上了,成为以心御武道的高级武学内容。然黄易在设置这些的时候是多么的自然与和谐啊,尤其是井中月的境界。这个境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我都可以尽量按这个方式来安定自己的心的,放在大唐里不过是有了武学和内力的辅助,实际也是这个境界对武学和内力的影响力使他们超越一般人。同样的,这个境界可以用来影响你的心情和思考,“兵荒马乱”版青玉案兄写了一篇“软历史的读法”,提到了黄易作品中的“可操作性”内容,这里的井中月境界正是可以提供我们在生活中操作的内容。这些,却都是黄易本人的修养所造就,来不得半含糊。试问若黄易连这种保持无我定境的修养和智慧都没有,如何能信手拈来一个“井中月”,而且让每个人读的时候身临其境呢?若是普通的,就算听过风动,帆动,水动,月动之类的譬喻,也将仅仅是以一个心法代替之,成为主人翁所谓的高超的武功的解释,这样的文章,看起来不仅乏味,更难让人溶入,多是看一场故事罢了。黄易在这方面的成功之处,该是我们这里有志于写玄幻的朋友应多多借鉴的哦。

傅采林的奕剑术和浪翻云的覆雨剑

这里的弈剑术应该只是一个道理的应用而已,算不上境界。在我看来,傅采林的最高成就绝非这个简单的弈剑术,而是他从开始研究奕剑术的时候对自然万物中的细微道理的穷究(正是使用奕剑术所必须花的工夫,只有在能够瞬间掌握所感知的环境和对手的一切,才能以奕剑术破之),从而使他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和境界中,那就是:感知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美。这个境界,也惟独有他这种对自然存在极其细微的体察和穷究所能得到的,譬如井中月则更多的是晋升到一个无我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的感知不受自我主观的影响,不受这些低级杂念的干扰,这个井中月的状态不仅仅是如实的反映客观情况,而是到达一个新的意识层次,抛弃人原来有的纷乱杂念而进入一个新的意识层次,从而才可将自己溶入客观存在中,由这个层次的意识提供自己对周围的感知。(嘿)

浪翻云的覆雨剑则稍有类似。(把FYFY一起谈是中间插入的想法,其实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境界之谈——除了边荒不太够)。覆雨剑法是摹仿洞庭湖水的反光,加上浪翻云自身的武学造诣而成。浪翻云一生师从洞庭湖,也是个对大自然体察的非常入微,且感悟到其中别有的境界。若他和傅采林的区别,则是:傅采林有贪恋的倾向,浪翻云则是无欲淡然。傅虽有极高的造诣,然而我不看好他,修行的境界本身美不胜收,但是自己却为其所制,可以是入魔之境,虽无害,也限制了他的发展。浪的从容淡定,几与大自然合体的境界已经奠定了他上窥天道的可能,最后破碎而去实在是理所当然。

慈航静斋的剑心通明。

虽然是我不大喜欢的组织,但其内容颇为深厚,因她们得宜于中国佛教的博大文化。(其实这个组织并没有不好之处,仅仅是黄易动不动就用它来纠正历史,让人心生烦躁)。“剑心通明”可以从拙文“静斋弟子因何入世三年”了解一下基础知识,这个从佛学的角度来讲。从乘的第一个境界:“心一境性,定生喜乐”,就奠定了剑心通明的基础。为什么这么呢?心一境性,即是,外物环境和本性均归平静,此时只有“心”统一了他们,使之熔融一体,这正是剑心通明的初境(嘿,黄易是否也是这么思考和衍生出来的话,得问他本人了,我只是在揣摩他的想法),到达舍念清净的境界,剑心通明已告大成,不仅是剑,连带她所处的比斗场所甚至对手,均成为她的“心”的一部分,如此的通明之境,何人可敌?

石之轩的不死七幻

这个是我最欣赏的境界之一,亦是脱胎于最古老的《道德经》中的思想境界。老子最基本的思想便是有无相生,彼此相成,这就是石之轩作为一代武学天才玩这一招的根本依据。也只有这种人,这个出生魔门,博采众长的人,才敢于在生死一线的境界中拼命琢磨,最终创得几于天成的“不死七幻”。(本文从井中月谈到奕剑术,关于黄易将自身思考和修养溶入文章中的方式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了,后面的这些则是做一列举,谈得较浅).老子是中国古时道行特高的一个人,他是意识到了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在“道”的控制下不断相互转化,更在无常的影响下使得世界的发展无可真正控制。所以他采用的是“同其光,合其尘”的方法,成为世界中存在的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个内容而已,称为“几于道”(几乎就是天道本身了)。关于老子的思想,奥修的著作之一《生命的真意》,可以让你真正认识到那个平凡却伟大的老子。然石之轩却是他这种“平凡”的另一个极端,在极度的生的颠峰和绝对的死地中全力调控,使得生死皆在自己所掌握,这种心法,不仅来得可怕,对阵的时候更是恐怖。对方制造给他的死地,对他则可以转化成生门,对方以为可以求生的机会,他亦可翻手化为死地,非是他这类特例独行的人无法创出这样的功法的。然而终归是有无相生,对立必将互相转化,极尽生死变化之能的石之轩,在自我力量无法处于主动地位之后,必然会在“道”的作用下,走向绝对的没落和平淡,出家是他尚能保得自己继续存在的最佳途径吧,否则他要么颓然而亡,要么就此消失人世。唉,黄易的这些安排,每每是我琢磨得很久之后才能够理解,至少从这,就可以知道,黄易超出我太多太多。

此文重在黄易将自身思考和修养溶入作品的研究,算是抛砖引玉,黄师其他作品中亦大量存在这方面的内容,均可慢慢一一作以分析,那时候才称得上全本的境界谈。盼大家能在这里把自己对于黄易作品中的境界感悟也写下来,交流一下我们心中的看法。

附带:边荒传如今似乎慢慢沦为道学的直接引用了,丹道,飞升,心灵感应……黄易从大唐匆匆结束后就马上开始了边荒,甚至没有来得及好好思考所引用的内容,读边荒的时候甚觉别扭。或许黄易如今喜欢的不再是思考,而是写的乐趣吧。谁又能强迫别人写什么样的呢?就算边荒失败了,黄易的写作水平亦有所提高,而且,最重要的,他仍是我曾经敬慕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