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次元小说 > 母仪天下 > 第五十七章 新朝(上)全文阅读

第五十七章 新朝(上)

皇帝驾崩了,却停在寝殿中孤零零无人问津,这大概是赵煦做梦都想不到的情况。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比起这位无子早逝的皇帝,人们显然更关心谁将是这大宋王朝的新主人。

向太后端坐在崇政殿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大臣请安之后,肃然而立,虽不发一言,却各有心思。

向氏轻轻地拭去了泪水,沉痛言道,“皇帝突然驾崩,实乃国家之大不幸。皇帝并无后嗣,亦没有留下半句遗言,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知众卿有何看法?”

众大臣面面相觑,此时若是太妃坐在那里,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可是,太后的心意,却没有人知道,自然,也没有人敢随意讲话。

崇政殿上,空气似乎都有些凝滞,向太后有意无意的总想要回头,不过,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向氏其实十分坐不惯这个位置,可是为了大宋朝的将来,她也只能把所有的不安和忐忑都压在心里,不断的回想着宣仁皇后坐在这里时的样子,然而,她终究不是宣仁皇后,只想赶紧离开。

“神宗皇帝诸子之中,申王居长。”

向太后沉吟道,可是,还没等她说完,就有人跳了起来,“太后,申王虽然居长,但是素有眼疾,虽然前日风闻有道士治好了申王,但是实际的情形如何,却没有人知道,以申王为帝,还需要让众臣心服。”

向氏回宫之后,也见过申王两次,知道他现在能看到一些东西,但是终究跟正常人有些差距,“申王眼疾哀家自然知道,完全治愈还需要些时日。”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然不可能等着申王的眼睛慢慢治好,而太妃毕竟还有几个心腹在朝,此时也不得不仗着胆子说道,“简王乃是先帝嫡亲,据礼应立简王。”

向氏虽然素来和善,然此刻眼风扫过,也是冷飕飕的,她淡淡的说道,“都是哀家的儿子,何来嫡庶。”

说话那人脖子一缩,便退了回去,他自知自己是触到了太后的痛处,哪里还敢稍作强辩。而朝中向来不乏那耳聪目明之辈,明白向太后既然能够回到京城,并且坐在了崇政殿上,那么,她就绝对不会再让朱太妃赶出去,此刻再提简王,无异于自取其辱。

“太后所言甚是,太后娘娘垂爱天下,先帝诸子皆同己出,由何人继承大统,还请太后决断!”说话的人乃是大行皇帝甚为重视的御史来之邵,而来之邵也受了太妃许多的好处,亦得了她重重的承诺,可是,审时度势,他还是要服从太后的决定。

其实,来之邵已经隐隐猜到了皇太后的心意,他曾经也想归附于那人,可惜的是,他百般努力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不过不管怎样,他都还有一个女儿在那人的府上,虽然现在还没个名分,一旦称帝,必然是后宫新贵,唾手可得的权势地位,总要强过太妃娘娘所描绘海市蜃楼。

而能猜到太后心意的又何止是来之邵一人,此时,他们可是真着急,但是不管怎样,在太后面前,谁也不敢说请太妃出来,甚至连提都不敢提,几个人互相看了又看,都没有说话。

“申王之下,就该是端王,端王人品贵重……”

“太后,万万不可,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周秩是真急了,一旦此事议定,那简王可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而他此语一出,整个大殿上的人都惊呆了。

世瑶跟赵佶在御座屏风后互相对视了一眼,赵佶微微有些紧张,世瑶却对他摇了摇头,赵佶随即了然,回以淡淡一笑。

“放肆,端王乃是先帝幼子,自幼由宣仁皇后亲自教导,勤书画,通经史,谦和仁善,你不过区区御史,竟敢对皇子肆意诋毁,哀家却想知道知道,你这是仗了谁的势!”

“太后,臣不过是据实回奏,端王名声,京中妇孺皆知。”

周秩话已出口,便没有退路了,此刻也只能梗着脖子,硬撑到底。更何况,他为的也不是太妃一人,实在是新党新政。端王速来与旧党有些交情,即位之后必将铲除异己,元佑年间的故事,只怕又要重演。而他却没有注意,将宣仁皇后一言一行奉为神旨的向太后既然已经回来了,那么,许多事情就再也无法避免。

“你说的妇孺皆知,指的是什么?”向太后冷冷的问道。

“这……”端王虽然轻浮,却也没做过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太后这样咄咄相逼,周秩也不敢信口开河。

“周御史还需慎言,此事应当悉听太后娘娘决断。”

来之邵这一开口,却有不少人复议,端王轻佻不假,可是简王也好不到哪儿去,更何况,简王自两月前进了宫,几乎就在人前消失了,反而是端王成日在福宁宫忙碌,大行皇帝的诸多事宜,也是端王在殷勤打点,而太妃迟迟不出现,显然是大势已去,太后的目的明确。他们又何必找那些个不痛快。

向太后这才松了口气,“来人哪,传哀家懿旨,命端王赵佶于大行皇帝灵前继位。”

赵佶跟世瑶并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顺利,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两人互相看了看,一起悄悄地退出了崇政殿。

“世瑶。”世瑶还没等道贺,赵佶却抢先说道,“谢谢你。”

“不敢。”世瑶微微点头,“陛下赶紧回福宁宫等候旨意吧,马上还要回来谢恩的。大行皇帝的后事,马上就要安排起来,而我要带着三公主去给他守灵,怕是没工夫说话了。”

世瑶这陛下叫得极顺,她也是在提醒自己,赵佶已经跟从前不一样了,他再也不是提心吊胆的皇弟,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皇帝。

“我知道。”赵佶低声说道,“你放心,我永远都会记得,没有你也没有我的今天,眼下多有不便,不日你就明白了。”

世瑶还不知道她应该明白什么,赵佶已经急匆匆的走了,而她也不上去想太多,还有一位麻烦人物没有处置。

朱太妃永远都是一个麻烦,世瑶既不能让她死了,也不甘心让她活得太舒服。虽然只要赵佶当上了皇帝,朝中再不会有人在意朱太妃的死活,可是就算是万人都不在意,还有一个人是不可能忘的。

先是被太妃后是被姚古困在圣瑞宫里简王赵似,对世瑶和赵佶来说,都不是一般关系,他们不可能不考虑赵似的感受。

朱氏虽然不再有威胁,却也是极难处理。

太妃被关在福宁宫的偏殿里已经三天,这三天她不断的折腾,整个人憔悴了许多,而随着大行皇帝赵煦的丧钟敲响,她几乎真的疯狂了。然而,三天水米未进,再加上最后希望的断绝,她没闹多久也就彻底的失去了力气。

看守这偏殿是姚古的副将,那也是信得过的人,见世瑶来了,赶紧让开了路。

“师太要去看望太妃吗?”

世瑶点点头,随口问道,“太妃情况如何了?”

那副将面有不屑摇了摇头,“刚才还闹呢,把送进去的饭菜都掀翻了,后来没了动静,也算是消停了一会儿。不过师太进去的时候还是要小心点,这位太妃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好。”世瑶点了点头。

太妃看起来震怒、不甘、或许还有几许伤心,虽然她也是一位丧子的母亲,但是世瑶却无法同情她。

“怎么是你!向氏呢,让她赶紧放我出去!”朱氏嘶喊道。

“端王马上就要继位了!”世瑶不理会她那些,就只是把结果告诉了她。

“什么!”朱氏的眼睛瞬间瞪得铜铃那样大,“怎么可能是他,我儿才是大行皇帝的嫡亲弟弟。”

“太妃说得也没错,可是,还有谁会在意呢!”世瑶淡笑着瞧着太妃,一字一字的说道,“先帝诸子,太后皆视同已出,何来嫡庶之分?”

“你们……皇帝尸骨未寒,你们竟然敢行此悖逆之事!”太妃用手指着世瑶,咬牙切齿的说道。

世瑶冷道。“太妃,成王败寇,你心里最明白,如今大势底定,闹又何用?”孟世瑶其实并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看笑话的,她没有那些闲心,而太妃最大的苦难来自于她心中的不甘,还有从云端坠入尘埃的痛苦,这些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加深,最终成为啃噬她心神的魔障,世瑶只需要安静的看着,并不需要再做如何补充。而她次来,自然有重要的事情,“我劝你还是不要做无谓的争斗了,太妃如果愿意,就跟我一起出去参见大行皇帝的丧礼,也算是成全你们母子一场。”

太妃不相信孟氏竟然这样好心,难道她就不怕她在灵堂上闹出来!世瑶只看了她一眼,神情愈发漠然,“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可是你闹出来有什么用?你自己心里明白,皇太后是先帝发妻,她所做的决定,合理合法。你再闹,也不过是丢人现眼而已。”

“你……”朱氏从来没想过孟世瑶敢如此放肆,气得手脚都在颤抖!

世瑶不再看她,反而阴测测的说道,“别忘了,你还有一个简王和徐国公主,你不想他们跟冀王一样的下场,就乖乖的去参加大行皇帝的丧礼!”(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