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大明 > 第七十三回:张献忠退寇(四)全文阅读

第七十三回:张献忠退寇(四)

张献忠嗟叹良久,又举椀劝酒,并及许巍、权衡二人亦暂止歌声,齐齐举杯。权衡舞剑毕,归入席中,张献忠也拉了他坐在自己身边。外边虽下着雪,屋内很暖和,舞了一番剑,额头上出了汗水。张献忠亲手帮他将汗水擦拭去掉,笑着说道:“权君,剑舞得不错。你的老师可是一个击剑名家,你若有心,以后不妨多多向他请教。”——权衡的老师自然便是名将之士荀衢了。

乐进接口说道:“若论剑术,我倒是知道一人,可称高手。”

“谁人?”

“此人不是我大同人,而是清河人,姓崔名琰,字季珪,今年方弱冠,而剑术已无敌县中。”清河崔氏原为公卿,是当地望族,且紧挨着大同,离乐进的家乡不远,故此,虽非同州,但乐进却知道他的名字。

清河崔氏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不过在当时还远不及后世的繁盛。崔琰这个名字,张献忠有点印象,仿佛有所耳闻,但对他的事迹记不大清楚,只记得他长得不错,有姿容。张献忠顺着乐进的话风,接着问道:“今大同豪杰,少年名士,后起之辈,还有谁人?”

“泰山鲍信,年三十,文武兼备。山阳李乾,有雄气,聚宾客数千家,其子李整,其侄李典,皆有聪慧之名。此二人,实为我兖州后起之魁。又有泰山臧霸,年十八,率宾客夺救亲父,勇气郡县闻。济阴董昭,年十六,举孝廉。任城吕虔,年十五,胆气闻乡里。山阳满宠,年十五,为县贼曹,刚直能断。此数子者,我皆远不如也。”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而若论人才之盛,乃为陈留,其郡中阮瑀、边让、毛玠以及高家诸子,虽皆年少,而或通经书,或擅文辞,或有智才,或有胆略,无不卓然出众。”

乐进说的这些人,张献忠大多听过,有的是来自前世的记忆,有的是来自穿越后的听闻,便如那臧霸,通缉他的文书还在亭舍的墙壁上贴着呢。

听完后,他茫然若有所失,不知不觉把刚刚端起的木椀又放到了案几上,想道:“鲍信、李典、臧霸,还有眼前的这个乐进,都是‘名将’。董昭、吕虔、满宠诸人,我虽不熟悉他们的事迹,却也知道皆是‘名臣’。若有此些人,何愁大业不成?”

他心知,这些“良臣猛将”皆为一时之选,也许他永远没有机会和他们相见,更别说“拉拢、收揽”了,感叹过后,看了看许巍,再把目光转向乐进,又想道:“能在一个月之中,接连结交到两个‘名将’,我也该知足了。更何况张攸又是我的友人,老天虽将我扯到这明末乱世,但待我却也不薄,还有什么可埋怨呢?……,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没啥指望的事情何必再想?眼下之事,当是好好寻思个办法,想想怎么能把乐进收揽过来才对。”

他想起刚才的权衡舞剑,心中一动,有一计上来,笑道:“大同真人才济济!乐君,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不逊色他们。”

乐进只是寒门出身,哪里敢和鲍信、李乾、臧霸、董昭这些名门、大族的子弟相比?他说道:“我学经不成,练剑亦不成,怎敢与州郡俊彦相比?”

张献忠不以为然,说道:“你学经如何,我不知道,但你一人一剑,步行数百里,过两州之地,这一路行来,斩杀了不少盗贼,怎能说练剑不成?”笑与许巍杨六道,“你等以后可要与乐君多多亲近。”

两人低醉恭谨应诺,看了眼乐进,说道:“只可惜乐君不能久留,没办法太多请教。”

“今次虽不能久留,但乐君总有回来的时候。等他回来,你再多多请教不就行了么?”

“这……乐君,可以么?”

乐进迟疑了一下,转去看张献忠,只见他笑吟吟的,眼中有殷切之意,当下了然,心道:“张将军这是在邀我再来了。”他虽然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张献忠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自与张献忠路遇至今,张献忠对待他已何止“热情周到”?借马、请酒,送衣、送鞋,并邀同塌而眠、彻夜长谈,简直是“推赤心入腹中”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呢?

他当即应道:“‘请教’不敢当。等我拜祭过老师回来,若文君有意,当然可以互相切磋一下。”

张献忠大喜,心道:“就等你这句话了!”重又端起木椀,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乐君,我与仲业翘足以待你的归来!……杨六、许巍,你们也端起酒来,满饮此杯!”

诸人同时举酒,俱皆一饮而尽。

饮酒直到酒尽方散。当夜,张献忠与乐进抵足而眠,虽没畅谈通宵,却也直说到快到鸡叫之时。一觉睡到中午,两人方起。起来后,李宁早就做好了饭,吃罢,乐进提出告辞。他是奔赴师丧的,张献忠不好久留之,便取出一袋钱送给他,并将坐骑赠与。

乐进哪里肯收?坚决推辞。奈何拗不过张献忠,只得收下,他感动地说道:“在下此去,多则一月,少则半月必回。待我回来时,必将君之骏马原样奉还。”

张献忠与许巍、李宁、杨六、权衡等直将乐进送到延绥边界,依依惜别。

眼望着乐进去远,许巍终於将闷在心里了一夜的话说出:“此子千里独行,虽有胆勇,但出身寒门,又无名师,昨夜席间交谈也不闻他有何惊人之语,不过是个寻常的剑客之流,与我等诸辈并无多大的差别。……,张将军,你又为何对他高看一眼,百般亲近?”

自见乐进以后,张献忠百般拉拢,许巍又不是瞎子,早将他的这些举动看在眼里,迷惑不解了。

杨六亦道:“是啊!这个乐进身材短小,其貌不扬,怎么看也不像豪桀、壮士。昨天碰见他时,他说在来的路上杀过几个蟊贼,说不定只是吹牛!……,张将军,昨晚招待他吃肉喝酒倒也罢了,你却怎么又送钱给他?甚至把坐骑也送给他了?他嘴上说长则一月,短则半月必回,可真要不回来,又去哪里找他?”

张献忠却笑而不语。

他的表情落在李宁眼中,李宁若有所思,试探地问道:“可是张将军之前闻听过他的名字?”张献忠虽然慷慨,但绝不是滥好人,往日他在亭部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有深意的。因此,李宁有此一问。

张献忠打个哈哈,也不回答是不是“之前闻听过他的名字”,只说道:“乐君固然身材短小,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别的不说,只冲他数百里冒雪独行,赶赴师丧,便是一个重恩尊师的人。如此人物,岂能以寻常视之?”见杨六、许巍等还要再问,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乐君说长则一月、短则半月必回,那么他就肯定会在这期间归来!你们若是不信,等着看就是了。”

诸人见他这么拿得准,面面相觑,都不知他的自信从哪里而来。

张献忠驻马在延绥的边界,看着乐进的身影渐渐消失雪中,官道上没有行人来往,只有乐进走后留下的两列马蹄印。乐进先走,蹄印被飘雪覆盖,比较浅。他出神地看了会儿,直等到雪花渐将两列蹄印尽数覆盖,方才惊醒过来似的,扬起马鞭,在半空打个响音,说道:“权衡、杨六、许巍,他们已去,咱们也回府中去吧!”

许巍、杨六完全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为何刚才突然出神,但也不好问,一个在前牵马,一个在侧侍从,簇拥着他回府衙去。

……

乐进走后的第二天,连下了多日的雪停了,但天气却更加地寒冷。这一天刚好也是接连两天的休息后又一个操练的时间。张献忠没有穿权衡以往巴结送来的狐裘,因为这不符合他一向来勤俭亲民的形象,依旧往日的普通打扮,冒着严寒,早早地来到了操练场地上。

手搏、刀剑、射箭的训练已分别都有好几次。张献忠打算在月底的时候,组织第一回的手搏、刀剑比试。

不过这都是过几天后的事情了,从今天起,他给里民们增加了一个训练的项目:跑步。理由有两个:先,天寒地冻,而里民们大多衣衫单薄,长久地待在场地上怕会冻出毛病;其次,寇贼官兵渐多,大家伙各携带兵器,成群结队地在府部内跑上一跑,也可起到一些震慑宵小的作用,所以每次操练开始之前,由他带头,大家一起先跑上一阵。初步定下,一来一回十里地。

很多的军士都是乡人,不是吃不得苦的豪门公子,一次跑个十来里地,实在不算什么。且有张献忠带头,众人自无意见。跑完一圈下来,每个人的头上都是热气腾腾的,的确暖和很多。因怕受风着凉,张献忠又带着他们在操练场地上缓步行走,直等到汗水下去这才开始正式训练。

一日训练无话,次日下午,总督府来了人。张献忠认得,乃是上次随同大明九边总督来过的随人。

“足下今来,可是都君有何令下?”张献忠此时还不能够透露自己已经夺取延绥的消息,只说是总兵大人张安回乡探亲,自己乃是这里的副将,暂时管理延绥府。于是便恭敬拜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