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华娱科幻之王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源代码》与《疑犯追踪》联动全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二章 《源代码》与《疑犯追踪》联动

梦工厂的电视剧只要不狮子大开口还是不愁卖的,因此很快就跟各大平台达成了《黑镜》的交易。

照例是企鹅视频、幻世网和梦工厂投资的C站拿下了网络播放版权,准备在3月底播出,以周播的形式,每周一集更新。

除了《黑镜》将要播出之外,《疑犯追踪》在年前就完成了筹备工作,年后马上就举办了开机仪式。

《疑犯追踪》的投资就比《黑镜》要大得多了,20集,预算接近了9000万,当然之所以成本这么高,除了场面要大一些之外,演员的片酬也很不菲。

《疑犯追踪》第一季请来了潘越名、段毅弘和《地心引力》的女主角吴越。

在去年的口碑电影《烈日灼心》中,段毅弘是奉献了精彩的表演的,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票房成绩,但是在市场上是相当吃香的一个演员,无论是气质还是演技都很难找到替代品。

虽然不能算是一线演员,但也是强二线了。

而潘越名经历了离婚风波后近几年有些沉寂,没有拿到太好的资源,但是目前也能算是弱二线演员了。

吴越更是因为出演了《地心引力》的女主角,而且是大女主,虽然电影还未上映,不过咖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因为是梦工厂的电视剧,所以她也相当于是友情价出演。

即便如此,加上其他演员,总片酬也超过了2000万,这其实已经是有梦工厂品牌和剧本加成后的结果,单集片酬才100多万。

对于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演员来说,资源是不缺的,但是好资源却是稀缺的。

作为影视产业中少有的,甚至是独一份的能提供优质资源的电影公司,梦工厂的议价权是非常强的。

如果按照《疑犯追踪》原版来拍当然是有些不合适的,所以对于这部经典科幻剧的剧本,陈景行还是做了一番魔改。

这一版《疑犯追踪》的背景是安排到了《源代码》世界中的。

故事是发生在《源代码》世界的几年后。

虽然避免了大都市中的放射性炸弹装置爆炸,但是之后KB袭击仍旧不时发生,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官方开发了一种机器,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现代社会的所有信息,包括无处不在的监控信息、电话信息与网络信息,从而提前预判KB袭击图谋,阻止KB袭击。

而不可避免的,机器不可能只精准定位KB袭击,KB袭击也是一种犯罪。

机器其实是从海量的信息中计算出所有预谋犯罪或者有可能导致犯罪发生的可疑人员以及密切相关人员,再根据不同犯罪行为造成的影响,从中筛选出KB袭击级别犯罪的相关人员,即“有关名单”。

而其他的没有达到KB袭击级别的潜在犯罪事件则称为“无关名单”。

这其实跟陈景行前世位面的一部科幻经典《少数派报告》是相似的设定,《少数派报告》中的设定便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能侦察人的脑电波的“聪明”的机器人――“先知”,“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

当然在电影中这个所谓的“先知”其实不是机器,而是三个超自然的人,三个“先知”一起出具预测犯罪报告,如果三人中意见不同,则少数服从多数。

《疑犯追踪》中这种能“预言犯罪”的是真的机器,而本位面中《少数派报告》这部科幻经典并未出现,所以《疑犯追踪》中的这个设定就非常新颖了。

不过在陈景行的剧本中,虽然这个为了“预防KB袭击”而发明的机器实际上有“预言罪犯”的功能,但是官方却不允许使用这种功能。

一旦开启这个功能,那么恐怕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法律、道德与伦理的颠覆,官方对此极为慎重,因此封闭了这个潘多拉磨合,过滤掉“无关名单”,只出具“有关名单”即与KB袭击有关的人员名单,且第二天零时“无关名单”会被机器自动的永久删除。

这个机器是如此的危险,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包括官方特殊部门和开发者在内,只有不到十个人知道机器的存在。

潘越名就是这个机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发明了一套启发算法,编写出了“机器”,在经过六个月的人脸、声音、步态识别和跟踪测试后,接入了监控数据和网络信息系统。

之后潘越名开始教会机器如何整理数据,理解人类,发现信息间的关联极易识别异常个体。

在某次学习、评估能力的测试中,潘越名发现“机器”对自己产生了如同子女对父母般的依恋,在“预测”到潘越名有生命危险时,不惜改变其代码,操控红绿灯、手机和部分使用了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让潘越名免于一场车祸事故。

潘越名认为“机器”要保护的是这个世界,而不是某个人,而且机器对个别人产生的“感情”,导致它干涉人类社会运转的举动越过了他的警惕红线,机器的潜力让他既担心又害怕。

所以潘越名决定在每天零点让机器自我删除,只保留相关数据和核心代码,就像其自动删除那些“无关名单”一样,让这个在他手中诞生的人工智能始终保持中立和绝对理智,让其不对任何人,包括他这个设计者产生感情。

系统上线后,效果非常好,帮助官方阻止了两起KB袭击。

而潘越名在之后发现,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的挚友每天都用作为“后门”的应急预案偷偷获取本该被删除的“无关名单”,然后尝试去干预和拯救这些并非KB袭击的预期事故或犯罪事件,因为官方设置的严密保护和防火墙,他只能获取可能会发生的犯罪的罪犯或受害者的身份证号码。

事情暴露后,潘越名与挚友因为理念不合而翻脸,潘越名坚持机器应该用在预防KB袭击上,而不能肆意干涉正常社会的运转,这会带来非常危险的后果,每天那么多意外事故、那么多犯罪事件,你只能干预一个两个。

这跟人类的本性相关,“天下无罪”是个乌托邦的幻想,即便说服官方出手,把机器当作“犯罪先知”开始通过名单抓人,扫除犯罪,那么可能乌托邦没实现,反而释放了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潘越名解除了好友同时也是他十几年的合作伙伴的的权限,将其赶出了公司。

没想到在与好友翻脸后不久,挚友就死于一场犯罪事件,而当潘越名进入机器,调取当天还未删除的“无关名单”时,发现他的挚友的身份证号就在这个“无关名单”中。

当“无关名单”跟他有关时,“无关名单”就不是一行行简单的数字了。

挚友的死亡让他的观念出现了改变,他决心继承挚友的遗愿,哪怕不能实现“天下无罪”的乌托邦,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

每天出现又会在第二天零时删除的“无关名单”此时在他眼里已经不只是一行行数字了,而是一个个将会在一起起事故和罪案中失去生命的人。

以上就是这部剧的整体设定背景,这些“前因”并不会直接交代给观众,而是会在剧情中一点点透露,而《疑犯追踪》的故事开端会从这里展开,潘越名选中了一个因某个原因被开除的曾经破获过很多大案的老刑警,段毅弘。

潘越名雇佣段毅弘对机器产生的“无关名单”进行调查和干预。

“无关名单”中给出的身份证号或者是即将发生罪案的潜在罪犯,或者是受害者,而这些犯罪事件有预谋犯罪,也就激情犯罪,多年的矛盾积累被机器通过监控、电话及网络信息收集分析出可能会出现矛盾爆发。

总之第一季中基本保持着一集一个案子的节奏,潘越名每天交给段毅弘一个人名和照片信息,然后段毅弘通过跟踪和调查,或干预阻止犯罪,或及时报警通过官方力量来救人,阻止行凶过程。

因为按照设定,“无关名单”的号码可能是施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也有一个人既是加害者同时又是受害者的情况,而这都需要去调查才能确定,才能补完目标人物的人际关系、当前困境与潜在危险的来源。

所以剧情是相当有悬疑感的,是观众和主角们一起在接近真相,发现真相的过程,有极强的代入感。

当然,在过了几个案子后,段毅弘也发现交给他任务的潘越名并不简单,很多案子其实根本不是有长期预谋的犯罪,甚至都是市井小人物,涉及到各行各业,犯罪动机也是五花八门,这根本不是什么线人或者卧底能提前探知的。

所以段毅弘也开始试探并暗自调查潘越名,以及潘越名给的名单到底是从哪来的。

与此同时,段毅弘这个前刑警在很多案子中无所不在的痕迹,以及似乎能预知犯罪的奇怪之处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吴越扮演的刑警队长也跟段毅弘开始了合作、较量与试探。

所以这是一个潘越名、段毅弘与吴越三人合作、纠缠、较量、发现真相并最终志同道合的战友的故事。

当然《疑犯追踪》既然是部神剧,不会只是查案而已,第一季末尾就会有神转折。

在末尾三集,潘越名和段毅弘会发现他们调查的几个“无关名单”互相之间竟然有着神秘的联系,原来这是KB组织的“钓鱼”行动,他们察觉到了魔都发生的一些预先制止犯罪的痕迹,因此判断出有人在使用那个阻止他们发动KB袭击的机器用在制止普通犯罪方面。

因此KB组织想要通过钓鱼,引出被官方严格保密和保护的潘越名,从而获知机器的位置与弱点。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就是KB组织终于得知了机器的设计者,并且绑架了潘越名,而段毅弘则在无可奈何之下将希望放在了机器身上。

如果说第一季的故事是在能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神秘机器设定下,通过“预知犯罪”到“制止犯罪”的故事的话,到了第二季就变成了人机大战或者机机大战。

KB组织也设计出了一个人工智能,名叫“幽灵”,他们想要通过“钓鱼”获知机器的准确位置和弱点,就是为了能让“幽灵”找到机器,并取而代之。

因为在官方的配合下,机器已经全面连接了人类社会的所有信息系统,这才能做到预测犯罪。

而如果“幽灵”能消灭机器,并且能悄无声息间取而代之,那就相当于被KB组织李代桃僵,通过“幽灵”统治世界,机器被潘越名和官方设定了种种限制,但是“幽灵”将是一个完全没有限制和顾忌的真正的“天网”!

当然机器也不是没有反抗之力的“傻白甜”人工智障,当“幽灵”找到机器的藏身之地时,机器已经带着自己的服务器失踪了。

第二季、第三季以及之后的内容就是一个对人类带有善意的人工智能与另一个KB组织设计出的对人类含有恶意的人工智能间的对抗,而主角团也跟机器一起对付“幽灵”与KB组织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