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华娱科幻之王 > 第三百二十五章 《疑犯追踪》的彩蛋全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五章 《疑犯追踪》的彩蛋

《疑犯追踪》那长达6分钟的预告片其实是陈景行亲自拍板敲定的。

可以说是相当的大胆和新颖,因为此前没有任何预告片是这样的,长达6分钟本身就很罕见了。

更罕见的是这版预告片还是个情节连续且完整的短片,《地心引力》的预告片也是电影最开始的部分,但仍旧有剪辑,否则预告片怕是要整十分钟。

通常影视剧的预告片要么就是流水账的剪辑,几乎要把故事的主线交代一遍, 要么就是不明觉厉的一通乱剪,跟音乐配合好节奏,突出一个热闹和激烈,至于剧情观众是看不出来的。

《疑犯追踪》的预告片其实就是电视剧中后期某一集的内容,陈景行将其单拿了出来直接作为预告片。

从背景设定来看,《疑犯追踪》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源代码》的一部衍生剧,选取了《源代码》中的一个平行世界作为背景。

《源代码》中男主角经历了十几次回档,除了最后一次外每次回档只有八分钟而已, 在最后一次关闭了“源代码”, 男女主相拥一吻后展开了新世界,这个时候观众才突然意识到源代码机器回档的“记忆”其实根本就是平行宇宙。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源代码的每一次回档,每一个八分钟都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这也是《源代码》上映后很多深度解读的影评提到过的细思恐极的细节。

《疑犯追踪》的背景就设定在《源代码》中的某一次失败的读档创造的平行宇宙之中。

《疑犯追踪》中的男主角之一,由潘越名饰演的方奇就是连续亲身经历了列车和魔都两起爆炸袭击的幸存者。

这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发出了能够预测KB袭击和犯罪的“机器”,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陈景行之所以将《疑犯追踪》设定成《源代码》的背景倒也不全是为了蹭电影的热度,《疑犯追踪》本身的故事,涉及到的科幻概念乃至社会议题并不弱于《源代码》,甚至犹有过之, 哪怕不蹭任何热度,这部剧也一定会成为不下于《信号》的神剧。

与《源代码》联动其实主要是出于故事本身的考量。

原版《疑犯追踪》中要表达的一个主旨其实与《一九八四》稍有类似:监听与控制。

但是陈景行这一版自然要把主旨从监控挪开, 挪到更加宏大的命题, 那就是信息时代中人的自由与隐私。

原版中着重强调看得见的监控设备, 马路上的,公共场所内的, 但实际上当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阶段, 互联网对人类信息的记录要比明面上的监控更加强大,考虑到前世位面原版《疑犯追踪》是2011年推出的,那时iPhone4刚刚推出,移动互联网起航不久,编剧将重点放到监控探头是情有可原的。

当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机器能够获得许可利用所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预知”KB袭击与犯罪的时候,紧随其后的“犯罪前”干预就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所谓的“利用先知预防犯罪”的哲学命题。

当你尝试去干预一个将来时的犯罪事件时,真的只会产生好的结果吗?一个人的行动真的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出来吗?

更进一步的,当这样一个机器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他获得了近乎于人类社会的信息的“全知”,那么随后表现出的就是“全能”。

人类亲手创造出了上帝。

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科幻故事中,自然需要有一个反派,增强戏剧冲突,否则这就变成了一个科幻哲学故事。

原版中的反派中是有政府的,但在陈景行这一版的故事中,官方的角色是能够模糊意识到“机器”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但为了能够制止KB袭击,不得不以最小心的态度打开了魔盒的一条缝,而且还设定了重重封印,甚至不得不因此站在主角们的对立面。

因为官方对这个“潘多拉魔盒”的“封印”中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机器”只能提供“有关名单”,即与KB袭击有关的人员名单,而其他“普通”犯罪事件的“无关名单”会在零时直接删除。

而主角团想干的事就是对“无关名单”进行干预和追踪,因此主角团与官方的碰撞并非正反派之间的碰撞,而是正面角色间为了正义与更大的正义之间的戏剧冲突。

那么真正的反派要从哪来呢?

既然主角造出了“上帝”,而官方又不能制造出“魔鬼”,那么真正的“魔鬼”就要由真正邪恶的反派来创造了。

KB组织就很合适这个反派的定位,而且必须是一个不明觉厉吊炸天的KB组织。

《疑犯追踪》本身的科幻概念与故事就逼格就很高,反派当然也要遵循整体的风格。

既然需要不明觉厉吊炸天的KB组织,《源代码》中塑造的半遮半掩的神秘的KB组织就很合适了。

这样一个KB组织能发明出源代码机器,降临其他平行世界搞事,那么制造出一个与主角方奇设计的“机器”同样层次的“强人工智能”也就很合理了,甚至陈景行还打算让源代码机器也在《疑犯追踪》中出场呢,当然那起码也是第三季或之后的剧情了。

至于这个KB组织为什么要搞这么多事,也不是前两季能交待的内容,这种高大上吊炸天的KB组织的搞事动机并不难设定,甚至都不需要逻辑严密的具体动机,随便想一个看起来神经病一样的高大上理念就足以交待了,不够神经病都显得不够高大上。

而且也未必要交代清楚,《源代码》的故事背景有很高的重复利用价值,不只是世界观足够有延展性,关键是还能规避掉很多敏感的东西,什么邪恶的计划和反派都能一股脑扣到这个跨越无数平行世界搞事的神秘组织身上。

既然决定将《疑犯追踪》定义为《源代码》世界观下的一部衍生剧,那么这部剧中肯定就会涉及到《源代码》中的剧情部分作为整个故事的起源,毕竟《疑犯追踪》的男主角方奇就是在列车与城市爆炸事件后才决心设计出“机器”的。

所以男主角方奇的这段回忆是实打实请来《源代码》的男女主,胡戈和万倩重拍的。

通过实拍加后期特效实现了用另一个视角重新展现《源代码》中这一段回档的剧情。

这也是梦工厂想要给观众制造的一个彩蛋和惊喜。

外界都不知道《疑犯追踪》与《源代码》的关系,也不知道胡戈与万倩客串了《疑犯追踪》,如果知道了《源代码》的男女主客串了《疑犯追踪》,很多阅片量比较大的影迷八成就能猜出来这部剧的背景了。

而积攒多时的彩蛋就被陈景行通过一个预告片直接引爆了。

毕竟《疑犯追踪》不是上星剧,哪怕在此时,网播剧的档次和制作已经提升了很多——对此《黑镜》可以说居功至伟——网剧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比网络大电影高了很多,但是和上星剧,或者说网台联播剧仍旧差了不少。

梦工厂的第一部电视剧《信号》是在芒果卫视独播,一个超一线卫视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不是此时的网络平台能比的,或许至少还要过一两年,网络平台对电视剧的宣传能力才能超过一线卫视。

也幸好梦工厂的品牌让大众对于网剧根深蒂固的看低并没有体现在《疑犯追踪》上,但是光靠网络平台按部就班的宣传也很难达到上星剧的热度。

陈景行自然要“搞事”了,梦工厂本身就是网络营销高手,倒是经验丰富,经过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后,他才决定把本来要给观众的彩蛋惊喜提前通过预告片放出来。

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疑犯追踪》有点慢热,跟《信号》与《黑镜》第一集就放大不同,《疑犯追踪》开始是相当于单元剧破案的叙事节奏。

即便这个“破案”有点特别,是潘越名这个著名网络技术公司的大佬雇佣了段毅弘这位因故离开警队的老刑警去干预或者说阻止“将要发生的罪案”。

这个创意是有新意,但对观众的刺激远不够《黑镜》“强烈”,也不如《信号》涉及到“时空”的高概念时髦,跟时空有关的科幻概念先天就高大上一些。

而且《疑犯追踪》开始的案子也没有《信号》的一些案子来的惊悚和苦大仇深。

这部剧的能量是慢慢提升的,等到暴露出“机器”后剧情算是真正达到了高能状态。

等到第一季末尾,“机器”并非一个死板的大数据运算计算机而是一个人工智能这一层揭开后,才算进入了更高的概念,整个故事开始真正的科幻了起来。

再等到KB组织制造的“无道德”的“幽灵”出场,掀起与主角一方的人机大战甚至与“机器宝宝”的机机大战,这部剧方真正进入了巅峰。

因此整个第一季其实都算是一个铺垫了。

为了能在故事相对“低能”的状态下维持观众的期待度,先把第一季的一个大彩蛋放出来制造出热度并吊起观众的胃口就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而且效果好的有些出乎陈景行和梦工厂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