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三章 那个年代的中医全文阅读

第三章 那个年代的中医

文启东没有参与银元使用的讨论,给出了这些银元,他这位另类的道士族人,才算是被自己的文姓先祖们,接纳为自己人了。

没有去感叹自家先祖们的现实,文启东不是那种不通世事的愣头青,也并非是真的不知人间疾苦的真神仙。

在这朝不保夕, 连吃顿饱饭都是一种奢侈的时代,要求别人对你无私奉献,那是心地狭隘、极度自私的人,才会有的想法。

对异时空先祖们的贫困,文启东目前只能看在眼里,却不能像在明时空帮助流民那样, 直接全包, 短时间内就进入小康生活。

时代不同了,大环境不应许。

就连拿出这三百大洋, 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后,才有的冒险举动。

如果文启东是一个普通人,这种露出自己的财富,献出家产的举动,就是一种留下把柄的危险行为。

因为别人会有疑问;“你怎么有这么多钱?,你的钱是怎么来的?,看来你还是一个富人啊!”。

长远来看,献出自己的钱财,前期收获的感激,和以后可能会招来的麻烦,是成正比的……。

大时代下,神仙也挡不住滚滚的历史洪流。

好在,文启东还有后手。

三百多银元,不算是一笔大钱。

但在这异时空的四十年代末, 在国党政府的金圆券钱币, 几乎成为废纸的这两年, 三百多银元的购买力,还是很强劲的。

在文传根利用成熟的地下渠道运作下, 只用了二百多大洋,就从山外的焦城矿区购回了几千斤粮食,还有一些食盐和日常急需品。

村里人吃饱了肚子,当然要感激让他们吃饱肚子的七叔,七叔的房子,也就不好意思再拖延了。

作为道士,房子的坐向风水,就用不着外人来看,文启东自己就解决了。

十几亩的乱石坡地,文启东没有借着盖房的机会,让人都给他清理出来,那样的话,施工量太大,会落下埋怨。

文启东只让人清理出了三间房的面积,简单的修了一条通往村庄的小道,其它的地块,由他自己以后慢慢收拾。

文启东给帮自己盖房的人,减少了清理荒地的工作量, 但却增加了盖房子时的工序。

文传柱的泥瓦匠手艺, 在村里是能排上号的, 可从给道士七叔盖房子开始,他对七叔在建房时的工序要求,就有点搞不懂了。

看着在道士七叔指导下,用好几种矿土混合成的混合土,文传柱疑惑的问道:“七叔,你确定用这种泥浆能盖房子,盖得房子会结实?。”

对自家侄子的疑问,文启东回答道:“听我的,这种混合土,比你们常用的泥土结实,这可是你七叔我花大价钱学到的配方。”

文启东指导给自己盖房子的人,按他的要求,搞出来的筑墙混合土,是经过物质分析仪分析,加上精确配方的一种最佳固化混合土。

这种混合泥浆,不论从它的粘着性,还是固化后的强度来看,都比村里的泥瓦匠们,建造的传统碎石夯土墙要坚固的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变得越来越凝固结实。

虽说按文启东的要求,配制这种混合土,工序多了一些,可一想到现在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粮食,都是他们七叔掏钱买回来的,帮忙盖房的汉子们也就不好懈怠了。

文启东设计的三间正房和两间偏房,总共不到一百平建筑面积的房子,就算是在建筑时,采用了复杂的新配方夯土墙工艺,一座占地大半亩地的小院,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工了。

新房盖好了,由于湿气重,文启东准备过了今年的夏季后,再搬进去住。

现在的文启东,已经不是刚回来时,那种无事可做的状态,他如今有了正事做。

文启东的正事,就是为村里的人看病。

村里人知道他们的道士七叔会治病,是村里人在为他们七叔盖房子时,那些不小心受伤的人,受到文启东的医治时,才知道他们的道士七叔会医术,而且还医术高明。

证明他们七叔医术高明的事,是他们的七叔文启东,治好了一位村民的急性肠痈。

在缺医少药的四十年代,像急性肠痈这种病,只有遇到会开刀的西医,或是医术非常高明的中医时,才会有活命的机会。

如果耽搁了时间,盲肠已经穿孔的情况下,就是由此时期西方那些最高明的医生来医治,死亡的比列也是很高的。

三家村的这位村民,就是急性肠痈穿孔,送到山外的焦城矿区,连找了两位西医,都摇头说治不了,只好又抬回家里等死。

有一名给文启东盖房的村民,和病人是邻居,建议说:“道士七叔也会医术,要不喊七叔来给看看吧?。”

病人的家人,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抱着一线希望,请来了文启东。

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文启东只是用了一些常规手段,就把已经濒临死亡的病人,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十几天后,本来已经快不行的病人,就能活蹦乱跳的下地干活了。

这样的医术,在村民的眼中,绝对是神异的范畴了,不用宣传,村民们已经把自家的道士七叔,看做是有道行的神医了。

直接的后果,就是全村的人,都来找文启东看病。

不要觉得夸张,全村人都有疾病在身,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现状。

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那个时代,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劣,大人小孩的身上,都多少会有一些病症。

可由于贫穷和医疗的落后,只要不是忍受不住的大病,就不会去看医生。

如今,得知了自家七叔医术高明,而且看病还不要钱,那还不都找过来,让文启东这个长辈免费给自己看病。

以文启东现在的医术,虽还达不到活死人肉白骨这样夸张的境界,但也很少有他看不了的病,就是一些初期的癌症病人,对他也不是啥难事。

村里的人找过来看病,病症和病理,文启东能看出来,治疗方法,需要用什么药,药方也都能开好。

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材,光开出药方也没有啥用。

有些村民,拿着文启东开的药方,出山到矿区城里去抓药,大部分都又拿着药方空手而回……,城里的药太贵了。

看到村人拿着药方无奈的表情,文启东决定自己上山采药。

要是自己采药、制药,就要用到药柜,以及一些制药、装药的工具。

村里木工活最好的李木匠,得知神医文七叔找他有事后,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神医七叔的住处。

来到屋外,不等进屋,李木匠就高声喊道:“文七叔,在家吗,您老找我有啥子事啊?。”

文启东走出屋外,看是自己要找的李木匠来了,就招呼道:“自强来了啊,来来,叔给你看一些东西。”

李木匠带着疑问,跟着文启东进了屋。

到了屋内,文启东从屋内的一处角落里,拿出了一个布兜。

咣当一声,把布兜放到屋内的那张破桌上,文启东对李木匠说道:“打开看看,看这些家伙事好用不?。”

李木匠疑惑地看了文启东一眼,犹豫了一下,在文启东的示意下,来到桌子前,小心的打开了厚帆布袋子。

当看清布袋内的东西后,李木匠立即就愣住了,随即,眼中露出了一抹惊喜之色。

看到李木匠的表情,文启东鼓说道:“光看看哪能知道好坏,把东西都取出来,试一试好不好用。”

得到了应许,李木匠小心的把布袋内的东西,一件件的拿了出来。

这是一套完整的木工工具,斧、刨、锯、錾……,等工具一应俱全,每件工具外表看上去,都是做工精良的好东西。

摸着这一件件看似精钢制作的木工工具,李木匠是爱不释手,摸摸这件,看看那件。

李木匠不知道的是,这些木工工具,可不是用普通的钢材制作的,而是文启东用超级制造机,加工出来超级合金工具,就这些工具,传个几代人都用不坏。

“怎么样,这些工具还合意吧?。”

听到问话,李木匠才把眼睛从工具上挪开,抬头看着文启东,迟疑的说道:“文七叔你这是……?。”

看着李木匠的表情,文启东说道:“这些工具,都是用最好的精钢制作,用这些工具干木匠活,不但能做那些精细活,干起活来,还省时省力。

怎么样,想不想要这样的一套工具?。”

听了文启东的话,李木匠的眼中顿时闪现出喜色,但随即又眼神暗澹的说道:“文七叔笑话你外侄我了,这样精贵的东西,我可买不起……。”

文启东呵呵一笑,说道:“没有想要你掏钱买,七叔我让你先用,用这些工具给你七叔我打造几件家具,要是活干的好,让你七叔我满意了,这些工具,七叔可以考虑送给你。”

李木匠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眼神放光的看着文启东说道:“七叔不是开玩笑吧,你外侄我可当真了啊?。”

接着,李木匠不给文启东开口反悔的机会,直接说道:“七叔,您外侄我不说大话,七叔你家里的家具,侄子我给你包圆了,还保证质量。”

文启东笑了笑,说道:“日用家居的事好说,你先给我打造几件药柜和制药、装药的用具……。”

文启东带着李木匠,来到他的新房子,在新房子里,文启东向李木匠细说了药柜的尺寸和规格,看病医疗台的大小高低,诊疗桌的样式和大小……。

至于那些制药装药的木制工具,也都一一给李木匠列了出来。

看李木匠都记下来后,文启东又递给李木匠五块大洋,说道:“这不是给你的,是让你购买木料的,那些小用具,你寻一些边角料就行了。”

李木匠连忙推让道:“七叔你这就见外了,哪还能再让你出料钱。”

文启东看着李木匠,嗔怪道:“不收这些钱,你有钱买那些大料吗!。拿着,把活干好就行了。”

一句话,把李木匠说的没有了推拒的勇气,低头接过钱后,表决心到:“七叔,你老放心,侄子一定会把活干的让您老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