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明朝美好生活 > 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全文阅读

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

思来想去,哈赤到底算是一代豪雄,最终按捺住蠢蠢欲动的色心,摇头道:“为了绝色而放弃我族千秋大业,智者不为。哈脱脱,你马上率领二千族人,去把乌尔族全族上下,不分老幼,给本王全都宰了,再传令附近各族,谁若敢再不臣服,那就是他们的榜样。”

“不可!”

话音未落,一位满头小辫,留着白胡子的老者越众而出,急道:“王爷万万不可,当年就是因城内空虚,以至于被明军出其不意的攻占,前事可鉴啊!”

哈赤脸色一沉,冷哼道:“明军已非是当年的明军,我哈赤又岂是当年的吴国公?城内尚有三千守城步卒,怕什么?”

老者摇头劝道:“那三千步卒大多是汉人回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不防!”

哈赤为人刚愎自用,闻言冷冷的道:“我待他们如同手足,他们则必定不会背叛我。汉人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担心这个防着那个,将来占据中原,难道还要把所有汉人统统杀光了不成?”

不想老者长叹道:“该杀,都该杀,要是早年都杀光杀绝,我大元又哪能覆灭!”

“汉人无处不在,你杀的光吗?”

瞪着老者,哈赤冷笑道:“就是因当年王公贵族都与你一般的鼠目寸光,蒙古人不把汉人当人看,随意斩杀,结果短短百十年,大元就被揭竿而起的汉人推翻。要是能学学唐朝的天可汗,恩威并济,一视同仁,何至于又被赶回草原,以牧马为生?”

老者神色愤怒的闭上嘴,他属于那种极端的民主主义者,眼里只有蒙古人。而王爷则属于以汉人血统为荣的,此种人现今在蒙古比比皆是,本身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张,此刻自然不敢继续反驳下去。

老者名叫托儿木,乃是部族的老辈,年轻时箭术精湛,偶然间射下了一只大雕,也就是所谓的哲别了,一直教授王子哈脱脱骑射。

气冲冲的出来,托儿木拉着哈脱脱走到一边,低声道:“这几日我观那些汉族统领,都面带不悦之色,大有造反之意,你若一去,城内空虚,太危险了。”

哈脱脱心里惊讶,为难的道:“可我身负王命,不能不出城。”

托儿木知道几位王子都对王位虎视眈眈,是以哈脱脱不敢懈怠父命,看看左右无人,轻声道:“今晚那些汉人会聚在一起商议造反之事,你先把他们都杀了,则汉兵群龙无首,自可放心离去。”

哈脱脱有勇无谋,一向对师傅言听计从,兼且蒙古人一向把汉人视为猪狗,当即点头答应。

夜晚,可怜的汉人军官就因一起吃酒发发牢骚,就被冲进来的蒙古人屠杀殆尽,哈赤闻讯不以为意,随便呵斥儿子几句完事。

鞑靼人都以为不过是一件小事,平日猪狗一样的汉人杀的多了,没人会在乎,谁知因此而犯了大错。

秘密赶到城外的朱祐桓,不敢停留过久,顾不上打探城内虚实,反正抱着兵贵神速的念头,连夜命二百人换上蒙古人的衣衫,又命其他人换上花花绿绿的汉人女装。

第二日一早,驱赶着八百‘良家妇女’,一路嬉笑怒骂,朝亦集乃路城缓缓走去,把守城门的蒙古人躲在城里吃酒,十几个汉人心惊于上司的死,战战兢兢的看着远处的蒙古骑兵。

都不敢出言询问,即使来人有些古怪,鼓鼓囊囊的汉女貌似太肥胖了。

这边不管不顾的闷头前行,很快就到了城门不远处,朱祐桓不知就里,大喜之下喊道:“杀!”

二百骑士立时策马蜂拥而上,瞬息间就奔驰到城门口,守城的汉人都看傻了,不约而同的叫道:“我们是汉人,我们投降!”

朱祐桓骑在马上厉声道:“那就杀进去,将功赎罪,鞑靼人一个不留。”

瞬间城头城下几百个汉人反水,带着一千多明军举着刀枪冲进城去,留在营地中的李千户见之狂喜,急忙下令两千骑兵追上去。

有了投降的汉人领路,三千多精锐明军对整个城池展开一场大屠杀,朱祐桓眼里根本没有什么民族和解,现今唯有靠着铁血杀戮,方能彻底震慑所有异族。

攻打王宫时遇到顽强抵抗,转眼间身边就被射死十几个人,朱祐桓眼睛都红了,吼道:“抬弩,杀了这帮王八蛋。”

二百亲卫迅速抬起一具具手弩,一道道劲风飞扬,老迈的哲别托儿木惨叫一声。

“稳扎稳打,一百人举盾挡着,其余人分三段次,一刻不停的放箭。”

幸亏都是训练有素的兵士,听得懂六爷情急之下的胡言乱语,按照平日训练时的严格要求,一队人就地取材或干脆举起小小的圆盾,护在前方。

后面的亲军分成三行,第一排只管瞄准射击,第二排负责上箭,第三排帮着打下手,互相之间配合熟练,完全是仿照后世热兵器时的战法。

朱祐桓则带着二百人左右护持,击杀冲出来的蒙古武士,每三人一组,还是一个人持盾,一个人举着长枪,一个人拎着战刀或是战斧。

守卫王宫的武士不过几百人,哪怕是战力比明军强得多,当面对战阵时还是一时措手不及。

初期明军伤亡很大,渐渐的都品味出战法的好处来,尤其是当不费吹灰之力杀死敌人时,士气大振。

一人举盾硬抗蒙古人的弯刀,身后兵士挺枪就刺,还未等蒙古人躲避,又是一人挥刀砍去,弃置多年不用,代表着汉族上千年来的战阵精华,瞬间大放光彩。

朱祐桓并不知他无心插柳柳成荫,几十年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重新捡起战阵之道,以至于彻底剿灭为祸百年的倭寇。

久经训练的士卒比起只靠着个人勇武的蒙古武士,很快就分出了高下,六爷苦苦诱导的团结就是力量,此刻终于都体会出其高明,即使再厉害的猛虎,也挡不住一群豺狼的攻击。

冒头的武士渐渐都被杀死,但是躲在暗处射箭的弓箭手,还是给明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戴着鬼面具的朱祐桓因太过显眼,成了鞑靼人一起招呼的对象,不停的冷箭射来,幸亏有身边亲卫拼死保护。

气急败坏的朱祐桓大怒,叫道:“纵火,烧了这该死的破王宫。”

军令下达,明军眼见同僚战死,动作疯狂的掏出火折,撕扯下披在身上的破衣衫,淋上随身携带的火油,狠狠的往把箭头上缠绕,人人一脸的凶神恶煞。

藏在里面的哈赤一见之下魂飞魄散,急忙高喊道:“别烧,别烧,本王投降。”

“你放屁,等等!”本想下令烧死对方的朱祐桓突然举起手,扭头看了眼杀声震天的城里,怒道:“留你一命可以,赶紧出来让你手下停止抵抗。”

“将军大人,你要保证小王的性命,我可是朝廷册封的王爵,有金册玉印证明的。”

盯着哆哆嗦嗦走出来的哈赤,朱祐桓不耐烦的道:“我不杀你,一切自当等朝廷下旨。”

哈赤松了口气,他绝对相信明朝将领的话,对于朝廷虚实他知道的太多了,当下露出笑容,一眼看到对面的鬼面将军举起了手中宝剑,忙不迭的喊道:“停手,都停手,本王再此。”

如此一场战役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出其不意的攻击下,二千多的鞑靼人被当场杀死,其余无辜老弱妇孺死伤将近三千人,而明军伤亡一样达到八百人的惊人数字。

不过经此一战,朱祐桓的铁甲卫彻底脱胎换骨,再也不是原来的羸弱不堪,而是经历过千里奔袭的铁血精锐。

战后,朱祐桓下令厚待哈赤等一干鞑靼人贵族,不许属下劫掠,采用秋毫无犯的方式善待蒙古人。

对此明军大惑不解,鞑靼人则欢天喜地,哈赤被逼着下令召还部族,不想两个儿子拥兵自重,拒绝回来受降,其中大王子哈脱脱慑服几个部落,聚起一万多人往后退了几百里地,占据丝绸之路的咽喉哈梅里绿洲。

另一个王子哈里木则带兵投靠科尔沁大汗去了,剩余的六千多鞑靼铁骑顺利返回,劫掠的财物百姓都扔在半路上。

一时间城内关押了两万多的鞑靼人,这一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冒出滚滚黑烟,明军只来得及救出八千妇孺,其余的鞑靼人不幸都被烧死。

哈赤和一干贵族灰飞烟灭,朱祐桓和李千户表示哀悼,就此意外禀报朝廷。

甘州城被围困一个月,最终因缺水而举城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朱辅因此受到朝廷大肆褒奖,赏金无数,因身为成国公嫡子,并未封赏爵位,赐封甘州大将军。

随之而来的亦集乃路大捷更是震动天下,其中李千户作为带兵大将,敢于带兵奔袭千里,攻占蒙古重镇,缴获牛羊几十万,人口八千余,歼灭蒙古铁骑二万多,威武之名响彻中原。

一战成了此役冉冉升起的大明中兴名将,李千户被朝廷封赏为平南将军,威武伯,至于朱祐桓则籍籍无名。

东厂提督陈淮受成化皇帝指使,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秘密赶来,准备捉拿朱祐桓回京,一位精通军事,受到当地军民衷心拥戴的宗室子,无疑成了帝王的眼中钉。

不想等陈淮带人赶到时,朱祐桓却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据威武伯如实交代,世子已经带着郕王府亲卫,北上征服整个蒙古草原去了。

帝王为此大怒,下旨各地官府缉拿忤逆朱祐桓,限期令某人回归,不然视为叛国者。

受连接战胜蒙古人的莫大威风影响,有感于目前的困境,朱见深命礼部扬扬洒洒的写了劝降书,派陕西巡抚王恕给那达延汗送了去。

正在苦战中的小王子大惊之余,急忙和国师谈和,一起接受了劝降书,分别派出使节团跟随王恕进京朝见。

正当双方罢兵准备休养生息的时候,从草原上又传出一桩消息,忤逆朱祐桓竟和哈密城罕慎前后夹攻,一举荡平哈梅里,杀了一万三千多的鞑靼人,鸡犬不留,大王子哈脱脱带着一百多人逃亡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