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心灵有约 > 四十八、教育,教育全文阅读

四十八、教育,教育

有多少人做了父母,却并不明白孩子对父母意味着什么?

我活了三十亿年,到现在才明白孩子是自由之爱的树上长出的最为高贵的鲜花。WWW.tsxsw.COM他们并非玩物,也不是填补父母需要的或是实现他们勃勃野心的工具。孩子就意味着义务,他们应该被抚养长大,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的。

对美的爱可以表现在一首歌、一个微笑中,或表现在沉默之中,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不爱沉默。我们没有时间去观看飞鸟或行云,因为我们忙于种种追逐与欢乐。当美不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如何能帮助孩子警觉、敏感?如果我们想在年轻人的心中培育敏感力,我们自己就必须对美与丑的事物要敏感。

敏感就是能够体会别人的感觉,体会鸟儿、花朵及树木的感觉。这并不因为它们是属于你的,而是因为你对万事万物的美感已经觉醒。你一旦处于深切的敏感之中,很自然地就不会去扯下花朵,你会自然产生不想伤害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渴望,也就是具有真正的尊重与爱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因为你开始关心你周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必然有关系,实际上,一个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是依靠他的基本能力,比如想象力、创造力等。只有培育有希望的土壤才能生长希望。

人不敬畏神就没有智慧。进化论的宗旨就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其中所隐含的残忍冷酷,造成了中国大陆人对贫穷困苦阶层极端鄙视;唯物论的宗旨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物质决定了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了物质”,其中所潜伏的蛮横无理,使权贵们无情无义无爱无耻,这是血色权柄的背书。人否定神创造人,就是在否定自己的生命、尊严、情感以及价值。

一个人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影响另一个人,何况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让他自己亲自尝一尝,尝试才是人生。向别人传授经验的目的,是让他少走弯路,让他拥有简单幸福的生活。你应该幽默、睿智、富有想象力,而不是强迫别人接受,像一个悲壮中年。

人生道路上有一个可怕的东西叫习惯,还有一个伟大的东西,也叫习惯,拥有好习惯,等于拥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拥有坏习惯,等于与失败一同上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教育。据说在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张校长总会这么嘱咐:“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

每个国家的教育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有的严重,有的稍轻。

“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亚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

我觉得,没有自己的看法,才是现代教育的死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日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

这个国家充斥着伟大的理想、空洞的理论和胡乱折腾的劲儿。它缺乏的是:常识、真话和平凡的精神。我们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而不是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理想在钱前边。

但是现在呢?全国学子两件事:混日子等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混日子。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我们的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一样: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评判原则,一样的标准答案,一样的目标。一个社会没有差异化的人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但我们的教育却如一辆火车沿着惯性向前冲,毁了个性!

教育确有助人获利的功能,但切不可太功利,否则便会走向异化。本来是要启迪孩子的心智、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因为过于功利(追逐分数、题海战术),却使许多学生越来越厌恶学习,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消失殆尽,逐渐变成了“解题机器”。这与教育的初衷岂非背道而驰。

中国教育产业化拜金猖獗,误国误人子弟,从北大清华开始烂起,已经烂到了根,北大钱理群教授痛斥:“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的危害更大。”

中国欧美教育对比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被逼学习,学习的年龄只想玩耍。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如果没有一个老师是能教全部科目的,那为什么要一个学生学全部科目?一个成年人能不能做到每天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记大量毫无意义的课文,写多科不同难度的作业。还每月一小考,每年四大考,每次考试都排名次,如果成绩不好,挨完了老师骂,再挨家长骂。周一到周六上课,周日补习,大人行吗?

安安常常叹着气和我说:“你说我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我学会加减乘除就够用了,我又不打算嫁给钱学森,我学这sin,cos,tg,ctg倒是干什么啊!”

说良心话,我们谁也无权责怪别人现实。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还有很不宽容的风气。要想做个纯真可爱的人,就像是逆流行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人都是喜欢做容易的事,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顺水一路向下飘。而大多数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有了纯真,逐渐变得迟钝,心越来越硬,再难轻易动心。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人学善有阻力,人学恶却很顺畅。人性本恶,看到别人做恶就会原谅自己。政治伦理不彰,民间道德不显,这是自然的结果。范跑跑说中国有八千万人没资格跟他谈论道德,你看,都在比坏。因为你错,所以我可以错,“你我皆错”成为了民间道德崩溃的辩词,这在逻辑上也是典型的逻辑谬误,但它的发生无法阻止。

大学心理课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什么是良心?”一同学答:“良心是我心里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转动起来,每个角都把我刺痛;如果我一直干坏事,每一个角都磨平了,也就不觉得痛了。”

安东尼说:有人要你陪他走一里路,你就陪他走二里。你若想成为一个让老爷子喜悦的人,就不能只是凭良心不做坏事,尽可能不做错事。你做的事要比不坏更好,比不错更多。你要结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的果子,不是活在道德诫命之下,而是活在其上。

我们毫不踌躇地说:我们爱孩子。然而,当我们接受了目前的社会环境,当我们不想在这个使人毁灭的社会中促成根本的改变,这时,我们心中有爱存在吗?只要我们期望用现有的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他们终将难逃被毁灭的不幸。因为中国目前的教育所关心的只是知识,而非智慧。就连这知识本身也是不完整的。总的说来,中国的教育就是重理,轻文,无视艺术与道德。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不要拿你自己的去评判别人的,这就是尊重。笑容不仅仅是开心的符号,大多时候,它源于礼貌,甚至是不由自己的无奈。

女人是位好老师,她教成功一个男人,就失去一个男人;痛苦是位好老师,如果你没有跌入谷底,你就不知道谁对你最好;人生是位好老师,如果人人都能从老活到小,那这个世上就没有坏人;历史是位好老师,如果你学不会,它会不断重复;时间是位好老师,只是最后它把所有的学生都杀死了!

中国人喜欢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因此说四十以前,台北、东京、纽约、拉萨没去过,就是没出息、没见识。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有没有见识,和去过多少地方真没多大关系。很多人每天在各地瞎跑,拿着相机到处留影,对着风景区抒情——坐下来一聊,榆木脑袋还是榆木脑袋。说真的,我虽然喜欢旅行,但我更喜欢宅在家里念书。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旅行,但是只要你想,你随时都可以看书。

很多中国人喜欢看韩剧日剧,事实上不是喜欢韩国文化或日本文化,而是喜欢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曾经熟悉的、慢慢远去的、但一看见又那么亲切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后者保留得比我们好罢了!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我的梦想是,有那么一天,我四个孩子所生活的国家,用来评判人的不再是肤色,而是品格。”

我也期待有一天,在我们的国家,用来评判一个孩子的,不再是他是否能上北大清华,是否能弹钢琴绘画,是否能背马列毛邓,是否能进衙门或者中石化,他是否高富帅,开宝马。而是,他的品格。

不要羞馁,我的弟兄们啊,披着相互的白袍,站在骄傲与威权之前。让你的冠冕是谦虚的,你的自由是灵魂的自由。天天建筑上帝的座位在你的贫穷的广漠的赤地上,而且要知道庞巨的东西并不是伟大的,骄傲的东西并不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