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破壁记 > 第112章 新人念旧人全文阅读

第112章 新人念旧人

吃完面条,郑利民安排连生和钱三江去客房休息。连生头枕双手,看着床头洒地的月光,心里想着:馨儿,你如今在哪儿?可也正望着寒夜的月光,思念着我吗?

连生思绪杂乱,满心凄切,难以入睡,便披好衣裳,独自往梅园散心。他见月色下的梅园,枝影稀疏,横斜斑驳,想起当日与周可馨他们赋诗的情形,笑言旦旦仿如昨日。可今夜佳人不在,花期未逢,却是另一番寂寞景象。连生沉吟良久,想起一首《钗凤头》词来,捡起地上一段梅枝,将它划墙上:

急行夜,西风烈,离人孤枕心头怯。

欢颜散,执笺看。

纤毫说尽,绞决心肝。

寒,寒,寒。

弯钩月,飘零叶,几度萧索凄凉界。

空无向,心潮泛。

佳期安在,寄情舟兰。

难,难,难。

连生写完将枝条扔了,却见梅园门口,郑依玲披着银狐斗篷,裹着黛紫色的绸裙,映衬着修长曼妙的曲线,暗夜中正挑着一支八角的小灯笼,痴痴望着自己。

连生走近她身边,轻声问道:“依玲妹妹,你也有心事么?”

郑依玲忽然流出泪来,扑在连生怀里。连生一时手足无措,只是呆呆站着,任她在肩上呜呜哭泣。过了一会儿,郑依玲哽咽道:“连生,我心里好难过,却没有你这样的诗才,纵有心事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对谁说。”

连生听得心中酸楚,伸手揽住她,抚了抚她的秀发:“傻妹妹,你要是愿意,便说与我听好了。”

郑依玲臻首离开连生的肩头,抹了抹眼泪,却牵着连生的手,拉着他一同往园子里走,口中幽怨地说道:“你娶了馨儿姐姐,那时只怕已忘了我吧?现在到了梅园,竟然还要想她。可怜我陪你出生入死,你却猜不出这世上愿意舍身救你的人是我。今夜,你就这么一直陪着我,哪怕是在园子里受冷,好么?我答应你,过了今夜,你是你,我是我。”

眼前的郑依玲如梨花带雨,望着连生,嘴角却含着幸福的笑意,此情此景,仿佛曾出现在连生梦里,她的哀怨,还有方才热烈的情话,连生听得都有些熟悉,像三生石上写过的他们俩的小说,又或者是他前世在修行落发之前,已发生过的夫妻别离时的情形。

连生眼睛红润,想说几句话,嗓子却被什么堵住似的发不出声来。他拉着郑依玲冰冷的手,放进胸前的衣服里捂着,生怕她受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寒。郑依玲已被连生炽热的目光融化了,顺势依偎在他怀里,轻声说道:“我刚才说的不算数,过了今夜,我仍是要缠着你了。”

连生噗哧笑了出来,转念想起周可馨,惆怅中多了一丝无声无力的叹息。

连生好说歹说,好不容易将郑依玲劝回房间休息,回房之前,郑依玲突然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转头便往屋里跑。连生楞了一下,感觉脸上温温凉凉,心头暖暖洋洋的,见已是凌晨丑时,而自己睡意全无,心道:这时头脑里一片混乱,既睡不着,干脆打打坐,恢复些许精神。

数息之后,连生已进入轻安境界,六识内蕴,澄澄净净。这时连生忽然看见周可馨站在不远处,笑盈盈向他走过来,连生心中欢喜,又感觉气氛有些诡异,周可馨看上去不像平常那般亲切,转念想到:这是阴魔境界,凡见一切相,皆是虚妄!便对“周可馨”置之不理,专心念起“阿弥陀佛”来。

面前的周可馨见连生心光大盛,专念精诚,停住脚步不再往前,嘴角冷笑道:“连生,要不是你那把公孙剑古剑曾以阿罗汉血祭,我焉能死在你的剑下。”

连生耳听得清楚,却不去答话。

“周可馨”见连生毫不搭理,摇身变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弥勒菩萨,于空中端坐莲台,说道:“莫以为你持念佛号得力,我便伤不了你,杀身之仇,血债血偿。”

连生想起,自横涧山杀死那条百年大蛇,已有数日,莫不是大蛇的中阴身对自己怀恨,前来索命?连生道:“仙子,当日你杀伤数人,罪孽深重,我本想从你这里获一些蛇涎草救人性命,并不是有心要杀你。”

那尊弥勒菩萨见连生心念转换,立即幻化成一条黑蛇,张着血盆大口便向连生扑来,连生吓得毛骨悚然,心道:“我命休矣。”耳边忽听两声佛号,身边出现两位童子,手结护身印,扑来的黑蛇瞬间爆退,面露惊恐,说道:“何方神圣,敢坏我的好事?”

一位全身纯白明透的童子道:“我是你在横涧山中的邻居普愿。”

另一位童子道:“我是连生的师叔乐斋。”

连生吃了一惊,细看那位童子,果真是乐斋孩童时的模样,“师叔,你怎么变成这样?”

“我和普愿此刻都在定中,感应到你可能出事,便出意生身前来救你。你不要说话,但专心念佛,一切阴魔便不能侵犯。”

连生点点头,忙专心持念佛号。乐斋和普愿走近幻化成黑衣女子的黑蛇面前,三人低声说了半个时辰,那女子最终点点头,转身离去。普愿“童子”走到连生面前,说道:“连生,我与你师叔已经和那女子谈好,每日诵经回向于她,助她另行投胎,化解心中怨念。我当日以白血祭剑,神气亏损,如今出的是阴神而非阳神【注】,受不得天雷地火惊扰,好在有乐斋先生相助,不然就危险了。我先回横涧山,有缘下次再来看你。”

【注:意生身分阴神、阳身两种,于定中都摄六根,气脉贯通后,六根七识可离开**,呈现孩童之状貌。佛教修行不重视养生,出的多数是阴神。道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身体精、气、神处在满盈状态时,才能出阳神。阴神无物质**,普通人看不到。阳神有**,属于化身成就,身外有身。“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不远离俗事、断绝欲念,就不可能精气神充盈,可一味逃离尘世,又不符合佛教慈航入世的精神,所以多数佛教修行者悟道之后,生死有把握了,便甘愿服劳其形,以牺牲修行境界为代价,深入红尘俗世,服务众生以结善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