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六十八回 叹国弱左右难逢源全文阅读

第三百六十八回 叹国弱左右难逢源

第三百六十八回叹国弱左右难逢源这四不收便是:第一、不熟悉的人的钱万万不可收。这种人不知底细,岂敢收他的钱?第二、不识相的人的钱不能收,这种人一般固执执拗,向来瞧不起行贿送礼,就算是他一时妥协,给你送了,日后也必会愤愤不平,念念不忘,定会到处宣扬败坏你的名誉。第三、穷人的钱不能收。穷人的钱乃身家性命之所聚,万一办事不成,岂不会被害的家破人亡?他若家破人亡了还能顾及得了你?第四、斤斤计较的人的钱不能收。这种人是典型的生意人,出了多大的钱,便要你办成多大的事儿,万一办不成了,岂不是会向你索赔?

子重见那姬延严肃刻板,不通世故,又岂能敢收他的东西?这受贿之人都是这样,油滑的像泥鳅,狡猾的像狐狸,谨慎的像兔子,一旦看到风吹草动,又哪里再敢伸手?他既然不敢伸手,又岂能再给你办事儿?不给你搞破坏也就不错了!

这些道理,那姬延又哪里知道?可怜他回到了郑国还在蒙在蒙在鼓里!不提。

且说那子重见那姬延回了郑国,心中暗暗冷笑:“叫你不识相!不给老夫送礼,这就是你们郑国的下场!”

没曾向那郑国见楚国弃郑转而投了晋国!这起能不叫这子重气得暴跳如雷!他救郑不做决定,是为郑国未给他送礼,伐郑却是十分积极,也不等那楚共王痊愈,便以令尹的名义下令楚军进攻郑国。

眼见楚国大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郑简公哪里敢和楚国抗衡?慌忙又向楚国求和。楚郑再次结盟,郑国割地百里,给那子重之子。楚国收兵回国。

晋国与楚国本是宿敌,见郑国又与楚国结盟,勃然大怒!大骂郑国朝三暮四,无信无义。再次出兵攻打郑国,兵困新郑。郑国见势不好,忙向楚国求救,那子重见晋国势大,哪里敢贸然应允?

眼见求救楚国无望,郑国只好转而向秦国求救。

秦景公收到郑国的告急文书,找诸大臣商议是否救郑。

秦景公道:“郑国向我求救,是我国东进中原的一个契机,但目前晋国实力大增,又有中原诸国联合,连楚国都不敢插手,救是不救,请大家给我拿个主意!”话音刚落,但见一个身材高大,大腹便便,满头白发之人紧走几步,来到秦景公面前,秦景公定睛一看,却是老庶长子车慢行。

子车慢行拱手道:“郑国向我求救,是出于对秦国的信任。秦国自立国以来,国土微小,以极少之军力数抗强敌,取得今日的成就。想那晋国虽强,土鸡木狗而已,我大秦对他联军的百万雄师尚且不怕,怕他何来?以我之见,正是因为楚国不敢出手,此时出手,方显我大秦之英雄本色!”

话音未落,但见旁边一人排众而出,却是大夫史颗。那史颗走上前来,高声说道:“主公不可!晋、宋、郑、曹都是中原国家,中原国家自相残杀,对秦国有利,我们何必去管这闲事?中原各国,便似群狼,大秦不动,他们便会自相残杀,大秦一动,他们又会联合起来。我们只要按兵不动,他们就会打个不休,他们打个不休,我们正好可以借机发展,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么?为何偏要去趟这汪浑水?君不见麻隧之战么?”

秦景公虽生性稳重,却也雄心勃勃,即位十几年来,念念不忘报麻隧之仇。见他提起麻隧之战,仰天长笑道:“爱卿之言,倒也有些道理,只是我大秦国素来喜好逆境而上,几百年来,力抗西戎,克敌制胜不计其数,怕过谁来?麻隧之战,虽不能说我们无理,但确实是被那晋国抓住了理!兼之那吕相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才使我们在国际间陷入孤立!此次和麻隧之战大大不同,那晋国以大欺小,欺负郑国,我们伐之在理,中原各国必然能分得清是非黑白,难道我们就不能主持正义么?”

史颗道:“往日那吕相会颠倒黑白,难道现在就不会么?须知舆论导向掌握在他们手里!理是什么?理是谁说得声大,谁说的好听,谁说的能被别人听到,谁便有理!理是讲出来的,不是摆在那里就会被人看见的!即使你说的是错的,只要你反复重复,人们只能听见你说,听不见别的声音,也会认为你有理!否则,你即便是有理,别人听不到,也还是没理!当今之世,舆论界发自于中原,故而,无论对错,人们只能听得见他们的声音,他们便掌握了舆论的制高点,便显得有理。难道他们是真的有理么?不是!他们只是在强词夺理!我们大秦素来行多于言,与中原文化多有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何还要去掺和他们的事?我们好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不是很好么?”

景公听罢,想到多年被误解的痛楚,不由得满心激愤,愤然说道:“爱卿虽然说得有些道理,但寡人始终不信,难道说这世间就没有一个说理的地方了么?寡人非要改变这个事实不可!待我们帮助了郑国,郑国必会感激秦国,和秦国结盟,我们有了郑国这个跳板,再继续深入中原,到得那时,我们掌握了中原的舆论高地,不就可以和他们分庭抗礼了么?何况再说这楚国,和我们一样被他们称为蛮夷之地,还不是以武力征服了中原,使他们服服帖帖么?可见这理字,并不仅仅是将出来的,也是打出来的!你不要再说了,寡人主意已定,我们一定要助郑伐晋,以雪我当年麻隧之辱!”

史颗无可奈何,只好退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