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修真小说 > 暴秦 > 第三百七十回 组联军晋国再伐秦全文阅读

第三百七十回 组联军晋国再伐秦

第三百七十回组联军晋国再伐秦一应大事安排完毕,前559年春,晋、吴、齐、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会盟于向地。共同商议诸侯联军共同伐秦之国际大事。会上吴国通报了吴楚庸浦之战,吴国大败楚国也大伤元气这一国际大事!诸侯见楚国新战,元气大伤,基本上排除了楚国助秦的可能性,彻底扫清了伐秦的障碍,纷纷表示可喜可贺!经过一阵纷纷扰扰的协商谈判,沟通斡旋,在争争吵吵之间,诸国达成联合攻秦的一致意见,此次出兵既然是晋国挑头,晋国出兵三十万,齐国、鲁国各自出兵五万,宋、卫、曹、莒、邾、腾、薛、杞及小邾等各诸侯国十万共三十万,于夏至这一天齐集晋国,进攻秦国!

转眼之间,夏至来临。晋国率领鲁、齐、宋、卫、曹、莒、邾、腾、薛、杞及小邾等各诸侯国出兵五十万,号称百万,以国际社会的名义讨伐秦国。

国际联军由荀偃任中军元帅,帅三十万人马,战车三千乘。齐国帅宋、卫、曹三国为左军,十万人马,战车千乘,齐国右相崔杼为帅。

这崔杼(?—前546):姜姓,崔氏,名杼。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又称崔子、崔武子,齐惠公时为正卿,以弱冠之年有宠于惠公。惠公死,为高氏、国氏所逐,与国氏出奔卫国。后返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姜光,即齐庄公,杀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为君,即齐景公,自己为右相。崔杼为人杀伐决断,雷厉风行,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鲁国帅莒、邾、腾、薛、杞及小邾等各诸侯国为右军,十万人马,战车千乘。鲁国正卿季孙行父为帅。

这季孙行父(?-前568):姬姓,季孙氏,名行父,春秋时鲁国正卿,谥曰文子,故史称季文子。季文子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国政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可见此人德行之高尚,为人之低调谦瑾。此人为人低调素不张扬,却威望颇著,人莫不敬服。

国际联军浩浩荡荡杀奔秦国。

放下联军这边在路上不提,但说秦国这边。秦景公听说联军来伐,大惊失色,召集众臣道:“寡人悔不听史颗大夫之言,现在晋国果然召集诸侯讨伐我国,我们该如何办理?”

走车慢行上前一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他们既来,我们迎敌也就是了,怕他作甚?”

史颗道:“他们有一百万之众呢,你能打得过么?”

“打不过不就是死么,有什么好怕的?”子车慢行满不在乎地说道。

“说得好轻巧,你不怕死,难道秦国的百姓不怕死么?”子车慢行听罢一愣,默然不语。

大殿中陷入一片沉寂。

突然,一个声音在沉寂中响起:“大哥怕他们作甚?不就是一个杂牌军么?我去把他们赶走!”众人顺着那声音定睛一看,但见那人中等身材,面皮白净,咳下无须,年龄也就在个二十三四岁,却是齐景公的幼弟公子鍼!

这公子鍼赢姓,赵氏,秦桓公之幼子。此人性贪多智,机灵巧诈,诡计多端,行事往往出人意表,素为景公所喜爱。

秦景公见公子鍼主动请缨,心中知道他的能为,不由得心中大喜。问道:“鍼弟有何妙计速速禀来!”

公子鍼来到秦景公面前,附耳低声说了几句,秦景公听罢大喜!问道:“贤弟需要多少人马?”

“一万人足矣!”

景公令公子鍼率领一万骑兵,前去迎敌。

公子鍼率领一万骑兵,来到泾水沿岸,挨村通知:“联军就要来讨伐秦国了,沿岸百姓速速搬离泾水,不得有误!”百姓听说联军来伐,一个个收拾家中值钱物事,速速向西逃去。

眼见泾水沿岸百姓撤离一空,公子鍼先找了一个空酒壶,从背上取下一个包袱,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是一个葫芦,打开葫芦盖,往那酒壶里倒了一些黄色药面,将葫芦交给副将赢申,对他说道:“你带一些人,埋伏在泾水桥上游,只待东边尘土起时,便把这药面投入水中,不可早了,也不可晚了,你可听好了!”赢申道一声得令,带着三个人,骑马直奔泾水桥上游去了。

见赢申去了,公子鍼又从手下秦军中选出二十人,把那酒壶交给他们,对他们说道:“你们且去找泾水河沿岸的水井,凡是水井,都撒上一些,不要太多,一点就行,速去速回,不得有误!”那二十人道一声得令,也去了。

公子鍼又叫秦军西行五里,来到一个去处,但见此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南面一个小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却是秦地棫林。公子鍼随即说道:“好了,我们就埋伏在山上,只要见到有晋军过来我们就如此如此!”

果不出他所料,晋军昼夜进军,毫无阻碍,长驱直入,毫不费力便来到了泾水桥边,渡过泾水和,此时已是次日的早晨。中军元帅荀偃抬眼一看,但见沿途所见,一人皆无,空旷寂寥,十分诡异,果然生了疑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