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次元小说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人生犹似二月河全文阅读

人生犹似二月河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他的父母都是党员,整天忙于公务,没有多少时间看管他,教育儿子的口头禅就是一句简单的“多看书,多学习”。不过,也正是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使幼小的凌解放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他还未上学就读完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

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个爱看书、爱学习的凌解放学习成绩却不好,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直到l岁才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心爱的藏书之前被红卫兵洗劫一空,他身边一本也没有留下。到了军营所在地山西太原,他和战友都傻眼了:营区破烂不堪,生活枯燥艰苦。

最要命的是,他们是工程兵,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

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他告诫自己,成长进步的捷径就是勤奋学习,努力汲取各种营养,在艰苦中锻炼成长。

于是,每天从矿井出来后,劳累了一天的战友们倒头就睡,而他却偷偷地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他读书如饥似渴,只要是书就拿过来读,就是地上的报纸,他也要拾起来弹掉灰尘看一看,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后来团里办了图书馆,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成了“书虫”。

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他只是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而以当时的条件,除了努力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书越看越多,他渐渐地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带回部队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他硬着头皮去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

到他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这为他日后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成为名家的他,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军营10年读书的收获,当时饥不择食式的博览群书,对他世界观的形成和创作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岁的他转业回到南阳市委宣传部当了一名干事,工作无非是端茶送水、取信送报,再就是值班听电话、品茶看报。曾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他,慢慢地坐不住了,就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他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

198年,他应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继而又谈到康熙帝,而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写一部关于康熙皇帝的小说。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创作上的艰难之行,白天他带着无人照看的女儿上班,拼命地干好本职工作。晚上在全家居住的9个平方米的斗室里,铺上满地报纸,蹲在上面汗流浃背地查资料。整理资料时,为了不使手臂沾稿纸,他两臂上缠满了一圈干毛巾,每天都熬到凌晨两三点。

经过两年多对康熙一朝史实的反复考证,以及在大量的野史、清人笔记小说中寻幽发微,钩言稽沉。他自感成竹在胸,便开始了《康熙大帝》的写作,冬寒夏暑,锲而不舍,每日少则千余字,多则上万字。每年夏秋凉爽之际是创作的最佳时节,但却必须面对难以驱逐的蚊子,他就将水桶放在桌下,双脚放在水桶里,这样既防蚊子叮咬,又可降温取凉。日写万字时,由于疲劳过度,他的头发一绺绺地往下掉,但他仍然伏案疾书。

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全书四卷,150万字,借此,他一举成名。

然而,一举成名没有人让他固步自封,他又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完成《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写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写作之后,这两部书稿也先后出版了。

如今,二月河50万字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大帝》,可谓是好评如潮,图书多次重版,不仅畅销大陆,而且畅销港澳台和美国、日本等地。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说靠的不是才气,而是力气。此话不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创作这三本书,他熬过了无数个寂寞、孤独的夜晚,每当深夜困倦难忍时,他就用烟头烫自己的手腕,如今他的手腕上全是斑斑的烟烧伤痕。写作对他来说,不但是一种资源消耗、体力消耗,也是极大的感情消耗。

关于军队那段人生低谷,二月河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

【人生感悟】

天才的成长也必然要经历一段寂寞艰难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无法忍受寂寞,也就永远享受不到寂寞之后的成就。(未完待续)